个人简介

     

    孙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博士后导师,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处室主任。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人才研究领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才研究领域)。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系博士后出站,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山东济南人。2014年挂职内蒙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副区长。2015年借调中组部人才局工作。研究方向:人才战略与政策。参与起草中央文件(中发、中办发)5件,中组部发文件4件。成果获习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及省部级领导批示49次。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社科基金办评审专家。

    2024年、2023年研究成果获中央政治局领导批示。参与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筹备相关工作,主持2021年中组部李小新副部长交办课题2项,成果报中央,为总书记讲话和新时代人才工作意见(中发〔2022〕4号)提供支撑;参加中组部国家人才战略顶层设计专家研讨会,做20分钟专家发言。为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提供专家意见。

    参与中央交办二十届三中全会体制机制改革相关论证,成果报中央;主持2024年中央主要领导交办工程师人才队伍开发课题(列为部重大课题1号课题);主持2023年中财办交办课题任务,主持2024年中财办、中科办交办战略人才力量建设课题,“三位一体”研究以及“十五五”研究论证课题任务。

    参与起草《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意见》(中发〔2016〕9号)《中央人才工作条例》《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总书记圈阅)等中央文件,为中发2022(4)号文、中发2022(31) 号文提供研究支撑并被吸收采纳。

    为中央人才协调小组交办课题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年度评(2011年)总报告独立执笔人(报习总圈阅);为国家人才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总报告独立执笔人(报中央人才协调小组上会),为国家人才体制机制与重大政策中期评估总报告独立执笔人,评估结论被中组字[2017] 44号文(赵乐际部长签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人才协调小组工作情况报告 》采纳,报政治局常委。为十八届五中全会习总书记讲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人才专章”起草组成员。参与中办、国办发文《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起草工作。主持国务院特贴制度改革课题,7条建议被中央文件(中发〔2022〕31号)采纳,并为2021年克强总理特贴专家座谈会提供研究支撑。承担中办交办任务,对十九届五中全会文件人才章节进行解读,报中办(汤涛部长批示)。主笔调研专报以人社部部长名义报中央政治局领导。主持全国职称制度改革评估任务(2023年),获部长批示,报中央。主持中央主要领导交办、部重大课题《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工程师开发研究》。主持中央人才协调小组及中组部课题5项。2023年参与中央主要领导交办体制机制改革课题,承担中办、中财办、中科办交办任务3项。其它承担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课题3项。执笔报送中办、国办研究要报多次。

    参加中央《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方案》论证工作。承担部交办任务为《人社“十四五”规划》撰写解读章节2章,列入部发解读读本。

    近年来,主持中央、地方及行业人才政策及人力资源课题7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结题“优秀”),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子课题3项及中组部、人社部、科技部、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

    成果获习总书记、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等省部级领导批示49次,主笔材料报常委4次,报中央人才协调小组会议6次,参与起草 中组部发文4项(执笔),获中央人才协调小组办公室书面表扬3次,中宣部书面表扬1次。

    主持的主要课题有,主持北京国际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人才举措(获蔡奇、陈希、刘鹤3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批阅,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汇报)、主持广州南沙“国际人才特区”建设方案(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希签批,大湾区2021(1)号发文)、主持起草2018年《中关村国际人才20条》(获国务院领导批示及北京阴和俊市长批示),由中组部、人社部、科技部等五部委和北京市联合发文。主持起草《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关村人才特区管理改革的若干措施》,10条政策建议列入部市(北京市与国家移民局)政策合作备忘录。主持完成北京中关村、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等全部四个国家级人才改革试验区规划或方案,为国家科技规划评估科技人才评估政策建议负责人(报国务院副总理)等。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关键问题研究》,国家“十四五”人才工作总体思路研究、新时代人才强国内涵及定量研究、国家人才城指标体系研究、国家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国家人才分类框架、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发展协同机制,国家特贴制度改革研究、新时代国家职称制度改革评估、支撑现代化产业工程师开发制度改革、工程科技人才职业化国际化研究、国家自然资源部科技人才战略、国家旅游业人才发展规划、国家文博领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评估,山东省“十四五”人才工作总体思路、山东省人才平台建设指标与对策、广东外籍人才管理创新研究、海南自贸区人才平台建设方案、深圳市“十四五”人才规划(协助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发言) 、宁波“十四五”人才规划、包头“十四五”人才规划,苏州国家人才平台建设方案、德州人才平台建设方案,北京朝阳区/海淀区/东城区/大兴区“十四五”人才规划,广州南沙人才战略支点建设方案以及无锡、德州、包头、鄂尔多斯、日照、苏州新加坡园区、深圳龙岗区、深圳大鹏、长春高新区、鄂尔多斯康巴什/高新区等人才政策方案等课题,均由部门及地方发文。

    同时,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成员之一(两期600万资助),为3个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研究》、《人才强国战略跟踪研究》(中央领导批示,免评审结题)、《创新驱动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多模式研究》子课题主持人。执笔《山东省动能转换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获省委书记、省长等5位常委批示。

    孙锐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1作者在《南开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中国行政管理》等发表CSSCI论文65篇(共70余篇),以第1或通信作者发表 SSCI/SCI期刊论文(Top及一区二区)4篇,EI检索论文6篇,以独立或第1作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科技日报》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发表《光明日报》整版文章2篇),新华社《瞭望》发表20余篇(其中《以人才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等3篇阅读量超过150万,6篇超过130万),在《中国人才》发表文章32篇。在《人民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8部。主持研究成果获得中组部优秀成果一等奖、人社部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接受《中央电视台》人才工作采访6次,接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人才》等采访30余次。在2020年全国最有影响力“人才与劳动科学”学者排名中列全国第4位。

    孙锐近期主要科研工作有:

     

     

    1)2023年研究要报获得中央领导批示。参与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筹备组工作,主持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起草组交办课题2项,为总书记讲话和新时代人才意见(中发〔2022〕4号)提供支撑;参加中组部国家人才强国战略顶层设计研讨会,做20分钟专家发言。为总书记交办人《XXXX文化领域“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起草组成员,总书记圈阅,发文(获中宣部表扬信);为中央文件《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意见》(中发〔2016〕9号)核心起草组成员,文件2次获习总书记批示(获中组部表扬信)。为党内人才立法《中央人才工作条例》核心起草组成员。为十八届五中全会习总书记讲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人才专章”研究起草组成员。参与中办、国办发文《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起草工作。主持国务院特贴评估及制度改革课题,7条建议成果被中央文件(中发〔2022〕31号)《优化XXXX制度XX》采用,为2021年克强总理召开特贴座谈会提供材料支撑。主持2023年交办暨部重大课题《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工程师开发研究》。承担2023年中央交办任务,参与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科技办交办课题等3项。承担中办交办任务,对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人才内容解读,部领导圈阅后上报。2021年主笔调研专报以人社部部长名义报中央政治局领导。2021年为部专技司、事业单位管理司、职业能力建设司90余人作2小时《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党课报告,汤涛副部长总结。参加中组部《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专家座谈会》,提供建议形成专报获汤涛副部长批示。为中组部《人才高地》专班提供材料支持;参加科技部《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实施方案》试点单位论证工作。承担部交办任务,对《人社“十四五”规划》人才内容解读,撰写2章列入部发读本。接受中央电视台专家采访5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专家采访6次。

    2)为2018年《国家人才规划中期评估总报告》独立执笔人,报中央。为2017年《国家人才规划重大政策与体制机制中期评估》总报告执笔人,报中组部,三条结论被赵乐际部长签发《十八大以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工作情况报告》(中组字[2017]44号)采纳,报常委圈阅。为2017年《国家人才规划中期评估方案》起草人,报中组部。为2011年中央人才协调小组重大交办课题《全国人才规划年度评估》总报告执笔人,参与中央人才协调小组34次会议审议,获中央领导批示:作摘要稿报常委XX同志(圈阅),获五位部长批示,获国家人社部1等奖。

    3)主持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关键问题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研究》子课题主持人;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创新驱动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多模式比较研究》子课题主持人。为我国人才领域第一个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2010年度《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大问题跟踪研究》申报组长、执行组长、子课题主持人,获部领导批示及人社部一等奖。

    4)主持执笔2018年《中关村国际人才20条》,由中组部、人社部、公安部等五部委和北京市联合发文,获国务院领导批示,获北京市调研成果奖,本人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2019年主持起草《深化中关村人才特区管理改革的若干措施》,10条政策建议列入市(北京市)部(国家移民局)政策备忘录。主持中关村《国际杰出人才集聚关键因素及政策》,阶段成果2次获部领导批示。

    5)作为负责人主持完成北京中关村、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等全部四个国家级人才改革试验区规划或方案。主持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定任务“创建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方案,由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1号文发文(中央政治局委员签批)。此外,深圳前海人才改革试验区方案获得中组部1等奖(执行组长),以第三参与人承担的前海法治环境课题获中组部1等奖。

    6)主持2021年《北京国际影响力科创中心人才举措》(获3位中央政治局委员签批),北京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汇报。主持《深圳市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0)研究》,为深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典型发言提供支持。执笔2017年《山东省动能转换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获得山东省委书记等五位省领导批示。主持《山东省十四五人才规划总体思路》课题。为国务院交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评估》的《科技人才评估》子课题政策建议负责人,提出政策建议被中央采纳。作为主要成员承担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军民融合小组《十四五人才战略与教育研究》(获副部长签批上报)及《新国际形势下人才问题研究》。

    7)主持完成人社部“十四五”人才发展总体思路研究、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机制研究、国家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研究、工程科技人才国际化职业化研究、国家人才分类框架、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发展协同机制研究、政府特殊津贴改革方案研究等国家综合改革课题。2023年主持新时代职称制度改革落实评估课题,报告报部党组。主持2023-2024年度中央领导交办暨人社部重大课题《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工程师开发研究》。参与2023中央领导交办任务,参与中央财经委员会交办课题。工程师制度改革成果在《光明日报》整版发表,获部领导批示;参与完成的部重大课题《创新驱动的人才工作创新》《“高精尖”人才培养》等分别获部领导批示。主持完成国家“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文博人才发展规划(执行组长)、国家自然资源部科技人才战略研究(被部党组发《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方案》采纳)、国家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评估研究(报国务委员圈阅)。

    8)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战略HRM、科技企业组织情绪能力与研发人员创新”,结题评估为“优秀”,成果被特大型国企集团应用采纳,获得国家人社部二等奖,在《科技日报》头版发表4400字(半版)。为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复杂变化环境下企业组织管理整体系统及其学习变革的研究》群体成员之一(获两轮资助3+3年840万元)。其它参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等10余项(其中前三位成员5项)。

    9)主持并执笔其它人才政策课题近30项,包括北京市软科学课题、广东外籍人才管理创新课题,以及北京东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大兴区“十四五”规划或方案,苏州、宁波、无锡市、包头、鄂尔多斯、德州、日照,苏州新加坡园区、深圳龙岗区、大鹏新区人才规划、吉林省高新区“长白慧谷”建设方案等,由地方政府发文50余项,由中组部发文4项。

    10)在2020年全国最有影响力学者“人才与劳动科学”学科排名中列全国第4位,(前三位是牛冲槐、王通讯、吴江)。据不完全统计,本人第一作者论文在知网下载14.6万次,引用超过7000次,被CSSCI论文引用超过1000次,博士论文引用超过280次。两篇《瞭望》发文《让人才迸发创新活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网上阅读超过108万和120万次。2021年12月,受邀为我部专技司、职业能力建设司、事业司三个司局90多位干部,作2小时《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主题党课报告,汤涛副部长听取报告并总结。先后在我部专技司、流动司全国系统会议上,做讲座报告3次。参与起草中央领导(中组部长、副总理)、我部领导、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人才工作讲话6次。先后受邀给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北京、上海、广东等18个省级组织部和40余地市组织部做人才战略和政策报告。接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新华社等采访30余次,形成一定学术影响力。

    主要科研课题:

    [1]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关键问题研究》(编号:22ZDA037),首席专家/主持人,2022. 5-2024.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企业组织情绪能力形成、结构及其对组织创新的影响研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编号:71172109),主持人,结题评估为“优秀”,2012. 1-2016.12。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大问题跟踪研究》(编号:10ZD&046),课题执行组长、申报负责人,子课题主持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监测评估体系研究》,免评审结题,中央领导审阅,部领导批示,2011. 1-2013.12。

    [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驱动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多模式比较及策略选择研究》(编号:17ZDA057)子课题《创新驱动下中国企业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选择研究》主持人,2017.12-2020.12。

    [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研究》(编号:20ZDA107)子课题《中国特色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框架研究》主持人(主持人吴江)2020.4-2022.4。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创新群体项目《复杂变化环境下企业组织管理整体系统及其学习变革研究》(编号:71121001(420万)+71421061(420))(陈国权主持),创新群体成员之一,2012.1-2017.12。

    [7] 中央人才协调小组办公室重大政策交办课题《全国人才规划年度总结评估研究》,评估总报告独立执笔人,课题综合组执行组长,参加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34次会议,获中央领导批示、五位部领导批示,摘要稿报中央,获国家人社部1等奖,2011.1-2011.12。

    [8] 中央组织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交办课题《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与定量定性研究》(JB2021-02号)主持人,为央人才工作会议提供研究支撑,参与人才强国战略顶层设计研讨会。2021.3-2021.9。

    [9] 中央组织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交办课题《国家XXX评价体系研究》(JB2021-07号),主持人,为《新时代意见》起草研究支撑工作,到北戴河汇报。2021.3-2021.12。

    [10] 中央人才协调小组办公室重大政策交办课题《国家人才规划人才体制机制及重大人才政策创新中期评估》,评估总报告执笔人,综合组长、起草组组长,报告部分内容报中央,2016.7-2017.10。

    [11] 中央人才协调小组办公室重大政策交办课题《国家人才规划中期评估总报告》,主持人,总报告独立执笔人,报中央人才协调小组,2018.4-2018.12。

    [12] 中央人才协调小组办公室交办任务《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院配套课题编号:JB2015-01),核心起草组成员,文件以中发文号发布。2018.4-2018.12。

    [13] 中央人才协调小组办公室交办任务《中央人才XXX》,起草组成员,2014.12-2015.4。

    [14] 国务院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人才专章”研究课题,参与成员,2015.3-2015.10。

    [15] 国务院交办课题《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期评估》分课题《科技人才队伍评估》,第三位成员,对策建议负责人,2013.12-2014.6,成果被中央文件吸纳。

    [16] 中央组织部交办课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监测评估长效机制》(编号:201204),执行组长,起草/执笔人,获得中组部领导肯定性批示,2012.1-2012.12。

    [17] 中央组织部交办课题《国家人才发展规划评估办法前期调研报告》(编号:201310),执行组长,起草/执笔人, 2013.5-2013.12。

    [18] 中央组织部交办课题《建立———方案研究》(编号:201207),执行组长,起草/执笔人,2012.1-2012.12。

    [1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级课题《我国工程科技人才职业化和国际化关键问题研究》(编号:RS2013-04),主持人,获部领导批示,邀请参加改革领导小组会议,2013.1-2014.6。

    [2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研究》(编号:RS2019-06号),主持人,2019.3-2019.10。

    [21] 国家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编号:2018-40号)主持人,执笔人,2018.11-2019.12。被部发《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方案》采纳。

    [22] 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人才强省建设思路研究》(课题号20BRCJ04)主持人2020.4-2020.12;

    [23]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课题《青年科技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机制研究》(课题号20BRCJ04)主持人2021.11-2022.4;

    [24]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技司课题(部领导交办)《国家人才分类框架研究》(编号: SJ2021-06),主持人,2021.3-2021.11。为中央决策提供支撑。部领导圈阅。

    [2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司课题《适应绿色低碳发展的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编号:SJ2021-03),主持人,2021.1-2021.12。

    [2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技司课题《改革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研究》(编号:SJ2020-01 ),组长,起草/执笔人,2020.5-2020.12。该研究成果为李克强总理召开政府特殊津贴制度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座谈会讲话和起草拟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实施的新一轮特贴制度文件稿提供研究支撑。

    [2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技司课题《人才资源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研究》(编号:SJ2019-04),组长,起草/执笔人,2019.5-2019.12。部领导圈阅。

    [2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办课题《“十四五”时期人才事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编号:SJ2019-06),组长,起草/执笔人,2019.6-2019.12。部领导圈阅。

    [2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重大课题《人才工作为经济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政策研究》,主要参与人(第三位)、子课题《中关村人才工作创新》《工程科技人才职业化制度创新》组长,2014.3-2014.12,获部领导批示。

    [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重大课题《改革开放40年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史料》,子课题《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主持人2018.4-2018.12,获部领导批示。

    [3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重大课题《高精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主要参与人(第三位),2016.3-2016.10;获部领导批示。

    [32] 国家旅游局课题《全国旅游业“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研究》,主持人,2015.4-2016.12。国家旅游局办公室 2017年6月:《“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由国家旅游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33] 国家旅游局专家计划项目《旅游行业人才战略规划相关问题研究》,主持人,2014.12-2017.12。

    [34] 国家知识产权局课题《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评估》(25),主持人,2017.12-2018.6。

    [35] 国家文物局课题《全国文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课题副组长,2012.10-2013.12。

    [36]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企业组织情绪能力结构及对组织学习的影响研究》(编号:10YJC630217),主持人,2011.1-2014.7。

    [37] 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项目《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机制研究》(编号:2012LY15号),主持人,2012.12-2014.10。

    [38] 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项目《我国区域人才战略实施效果评估测度与实证研究》(编号:2009LY066号),主持人,2009.12-2011.6。

    [39] 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第3批,编号:201003091)《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内部交换与研发员工创新》(编号:201003091),主持人,2010.12-2012.12。

    [4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第45批,编号:20090450023)(1等资助)《中国企业组织情绪、智力资本与创新行为研究》(编号:20090450023),主持人,2009.01-2009.12。

    [41] 山东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基于知识管理、组织学习和HRM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编号:2007RKB228),主持人,2007.12-2008.12。

    [42]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编号:08JDC025)《基于知识链网扩展学习的知识团队动态创新能力与创新机制研究》,主持人,2008.12-2009.12。

    [4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Y2007H01)《组织行为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与管理对策》,执行主持人,2007.12-2009.6。

    [44]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关于山东省动能转换人才工作调研报告》,主要执笔人(负责工作思路、政策措施部分),2017.5-2017.7;调研报告获得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等5位省委常委批示。

    [45] 中关村国家级人才改革试验区课题《中关村建设国际人才港建设方案研究》,北京市委年度工作要点“折子工程”,主持人,2016.1-2017.12。形成文件《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报中央人才协调小组,2018年由中组部、科技部、公安部、人社部、中国科协会同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获北京市调研成果奖,文件获得国务院领导、北京市常委副市长批示。

    [46] 北京市委组织部课题《中关村国家级人才改革试验区五年人才发展规划研究》,主持人,2014.6-2015.12。

    [47] 中关村管委会课题《国际杰出人才吸引关键影响因素及政策研究》,主持人,2019年度北京市委重点课题,2019.3-2019.12。孙锐执笔《外籍人才引进引进需关注的几大问题》获得部领导批示。研究成果由北京市报国家移民局采纳,形成国家移民管理局与北京市部市《合作备忘录》,才难10条创新政策;由北京市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文件采纳。

    [48] 广州南沙组织部课题《南沙新区创建国际人才港方案》,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创建广州南沙国际人才特区”交办任务。主持人,2018.10-2019.12。通过广东省委常委会、广东省政府常务会审议,由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1号文件全文发文,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

    [49] 北京市委组织部课题《 “十四五”北京市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人才支撑保障措施研究》,主持人,2020.11-2021.9。国务院领导交办课题,获中央领导指示批示。正式发文,并报国务院、中组部。协助北京市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典型发言。

    [50] 深圳市委组织部课题《深圳市人才工作评估及深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0)编制研究》主持人,2020.3-2021.12。协助深圳市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典型发言。

    [51] 苏州市委组织部课题《全国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苏州方案》主持人,2021.10-2022.3。

    [52] 苏州市委组织部课题《苏州高水平人才平台建设地方调研分析》主持人,2021.10-2022.10。

    [53] 德州市委组织部及天衢新区课题《德州市天衢新区特色人才集聚高地建设方案》主持人,2022.8-2022.12。

    [54] 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课题《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研究》,主持人, 2020.12-2021.6,课题报告按照区委领导要求报市委。

    [55] 北京市朝阳区委组织部课题《朝阳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主持人,2020.3-2020.12。

    [56] 北京市大兴区委组织部课题《大兴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主持人,2020.3-2020.12。

    [57] 深圳市大鹏新区委组织部课题《深圳市大鹏新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13)》主持人,2020.3-2020.12。

    [58] 深圳市大鹏新区委组织部课题《大鹏新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前期研究》主持人,2019.10-2020.6。

    [59] 广州南沙组织部课题《南沙新区创建国际人才特区五年行动计划研究》,主持人,2021.1-2021.12。

    [60] 日照市委组织部课题《日照市推动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研究》,主持人,2018.3-2018.10。

    [61] 北京市东城区委组织部课题《东城区人才高地发展战略及实施意见》,主持人,2017.3-2018.10。

    [62] 德州市委组织部课题《基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 2016.3-2016.10。成功进入山东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行列,2017年7月发文。

    [63]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委托课题《广东省创新外籍人才服务管理模式研究》,主持人,2018.5-2019.12。

    [64] 深圳市委组织部委托课题《深圳前海国家级“人才特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中央组织部2011年重大调研课题),课题执行组长,2012.6-2011.12;获中央组织部优秀成果一等奖。

    [65] 深圳市委组织部委托课题《前海合作区现代服务业人才布局优化研究》(中央组织部2011年重大调研课题),课题执行组长,2012.6-2011.12。

    [66] 深圳市委组织部委托课题《前海合作区“人才特区”人才政策创新研究》(中央组织部2011年重大调研课题,吴江主持),课题执行组长,2012.6-2011.12。

    [67] 广州南沙新区组织部委托课题《南沙新区国家级“人才特区”实施方案与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国家级人才试验区方案),课题执行组长,2012.4-2013.8。

    [68] 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委托课题《横琴新区国家级“人才特区”实施方案与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编制研究》(国家级人才试验区方案),课题执行组长,2012.8-2013.7。

    [69] 深圳市委组织部委托课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人才法治环境建设》,课题承揽人协调人,课题组第三位成员,获奖中组部优秀调研成果1等奖,2014.5-2015.12。

    [70] 包头市委托课题《包头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主持人,2015.9-2016.12,获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课题先进表彰。

    [71] 包头市委托课题《包头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主持人,2010.5-2011.6。

    [72] 鄂尔多斯市委托课题《鄂尔多斯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主持人,2012.1-2012.6。

    [73] 深圳市龙岗区委组织部课题《深圳市龙岗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主持人,获深圳市龙岗区系列规划课题评奖一等奖,2015.3-2016.1。

    [74]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课题《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十三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课题执行组长,2015.4-2016.6。

    [75]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实施评估》,执行组长;2015.4-2016.6。

    [76] 长春市国家高新区《长春市国家高新区“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主持人,2011.4-2011.9;吉林省第一个国家级人才改革试验区,新华日报《打造“长白慧谷”—记长春高新区“人才特区”》。

    [77] 包头市政府委托课题《包头市十二五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独立完成人,2010.9-2011.6;《包头:“5512”工程提升专技人才创新能力》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11-25。

    [78] 鄂尔多斯市政府托课题《鄂尔多斯市十二五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主持人,2012.1-2012.6。

    [79]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府委托课题《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主持人,2012.1-2013.6。

    [80]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政府委托课题《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主持人,2012.1-2013.6。

    [81]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政府委托课题《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主持人,2013.11-2014.6。

    [82] 山东省委组织部委托课题《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子课题《山东省人才发展及政策创新研究》,主持人,2008.9-2009.6。

    [83] 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调研课题《发挥第一资源作用,为海淀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执笔人,2009.3-2009.6。

    [84] 无锡市政府委托课题《无锡市人才强市战略体系研究总报告》(吴江组长),课题副组长,执笔人,2011.2-2011.9。

    [85]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级课题《区域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主持人,2016.3-2016.12,2017.3-2017.12。

    [86]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级课题《我国外籍人才管理服务创新研究》,主持人,2019.4-2019.12。

    [87]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科技创新人才能力发展模式研究-以工程科技人才为例》,主持人,2010.8-2011.4。

    [88]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级课题《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研究》,执行主持人,2011.4-2011.12。

    [89]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级课题《政府综合人才管理部门职能研究》,主持人,2012.4-2012.12。

    [90]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级课题《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追踪研究》, 2020.3-2020.10。

    [91]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级课题《人才资源与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机制研究》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追踪研究》, 2021.3-2021.10

    [92] 山东省高校社科规划课题(编号:S07YB11)《知识环境下组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主持人,2007.12-2008.12。

    其它科研课题:

    [1] 中央XX领导小组交办重大课题《“十四五”教育和人才战略研究》,主要参与人,2019.12-2020.3,获部领导圈阅。

    [2] 中央XX领导小组交办课题《人才博弈XXX研究》, 2019.12-2020.6,主要参与人,2019.9-2020.12。

    [3]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咨询项目《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质认证国际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编号:2017-RC-06),课题组第二位,2017.5-2017.12。

    [4] 中央组织部领导交办课题《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政策研究》,主要承担人,《国外创新人才政策研究》、《科技创新文化研究》子课题主持人,2011.1-2011.6,成果报送中组部。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0万元):《组织文化与组织创造力研究—基于组织二元情境视角》,(编号:71032003)(顾琴轩主持),主要参与人,2011.1-2014.120,后评估为“优秀”。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气氛理论与实证研究》(编号:70672072)(石金涛主持),课题组第三位,2007.01-2009.12,评估为“优秀”。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层次组织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互动的视角》(编号:70771064)(顾琴轩主持)课题设计/承担人,课题组第三位,2008. 1-2009.12;后评估为“良好”。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网络环境下新产品开发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实证研究》(编号:70571052)(李海刚主持)子课题《知识型团队创新运作机制研究》主持人,2005. 12-2008.12。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委托项目《工商学科“十二五”发展战略与优先资助领域遴选研究》(陈国权主持),主要承担人,课题组第二位成员,2010。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团队认知多样性、互动风格与团队学习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编号:70972024)(陈国权主持),课题组第四位成员,2010. 1-2012.12。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重大课题(1000万元):《新兴电子商务重大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研究》(编号:70890080)(陈国青主持)子课题《电子商务参与者行为与胜任力模型研究》,参与人,2009.1-2012.12。

    [12] 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型科技人才激励和保障政策过程研究》(编号:2011GXQ4B013,庞诗主持),课题组第四位成员,2012.01-2012.12。

    [13] 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企业环境下员工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20090002110037)(陈国权主持),课题组第二位成员2010.1-2011.11。

    [14]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团队成员跨边界学习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多层次视角的研究》(编号:12YJC630311)(赵慧群主持),课题组第二位成员,2012.1-2014.12。

    [15]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构型,工作结构与组织创新能力研究》(编号:12YJC630036)(丁宁宁主持),课题组第二位成员,2012.1-2014.12。

    [16]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背景下员工遭遇不公正对待后的沉默——一个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编号:15YJC630191)(郑晓涛主持),课题组第三位,2015.1-2018.12。

    [1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点课题项目《人才强国战略理论研究》(编号:BJ-200803)(王通讯主持),课题组第三位成员,子课题《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评价研究》主持人,2007.12-2009.6。

    [1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交办课题《在深入改革,扩大开发中同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研究》(王剑主持),课题组第二位成员,2010.6-2010.12。

    [1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交办课题《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问题研究》(蔡学军主持),JB2012-06,第二位参与人,2012.4-2012.12。

    [20]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十二五”人才规划》(李维平主持),主要参与人,2011.4-2011.9。

    科研专著:

    [1] 孙锐、冯凌等著作. 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研究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2.9;

    [2] 孙锐等著. 孙锐 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案例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北京,2020.4

    [3] 孙锐. 中国科技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情绪能力及其对创新的影响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11;

    [4] 孙锐.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氛围研究—基于企业研发人员的调查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0

    [5] 孙锐. 变革环境下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组织学习的视角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书评)王通讯:拓展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视野[J].中国科技论坛, CSSCI检索.2012(4):157-158.

    [6] 孙锐 孙彦玲.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我国工程科技人才职业化、国际化问题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9

    [7] 孙锐(副主编).工程科技人员职业资质认证:国际比较与改革探索[N]. 中国人事出版社,中国北京,2019.3

    [8] 孙锐,《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新时代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博士后人才队伍》章节执笔人、著作人,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1.12

    报纸文章:

    [1] 孙锐, 打造创新创业人才战略高地—对中关村创新驱动发展路径选择的调查与思考[N].《光明日报》(整版论文),2015年4月10日 05版;

    [2] 孙锐 蔡学军 孙彦玲,工程科技人才开发的问题与出路——基于职业化与国际化视角的调查与思考,[N].光明日报(整版论文),2013年12-10-15 

    [3] 孙锐. 我国地方人才工作改革创新的七点启示(半版,4400字)[N]. 光明日报,2021年9月23日 08版

    [4] 孙锐. 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N]. 光明日报,2022年06月28日 星第02版:评论

    [5] 孙锐(圆桌对话):从初登场到挑大梁,是什么助他们快成长[N].光明日报. 2021-12-31-07版,2000字。

    [6] 孙锐. 构建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N]. 光明日报,2018年03月29日 07版

    [7] 孙锐 王通讯,创新创业人才因何而聚[N]. 光明日报 2016-4-12 -6版;

    [8] 孙锐 “高精尖”人才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土壤 [N]. 光明日报2016年09月17日 06版;

    [9] 孙锐 ,克服体制机制羁绊 释放科技人才活力 [N]. 光明日报 2016-2-2 16版;

    [10] 孙锐 ,为人才流动“搬石头”“扩通路”[N]. 光明日报 2016-4-5 16版;

    [11] 孙锐 ,区域差异考验人才工作精细化水平 [N]. 光明日报 2016-11-22 16版;

    [12]  孙锐、孙彦玲. 如何走出人才评价的困局 [N].《光明日报》,2015年06月23日 16版;

    [13]  孙锐 ,中关村:构建国际人才比较优势 [N]. 光明日报 2015-2-4 7版;

    [14] [11] 孙锐 ,西部地区如何推动创新创业[N]. 光明日报 2015-4-7 16版;

    [15] [12] 孙锐 ,新型人才治理体系的基本坚持[N]. 光明日报 2015-8-25 6版;

    [16] [13] 孙锐 ,制度创新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力 [N]. 光明日报 2015-10-5 16版;

    [17] 孙锐,深圳前海:构建法治优势 集聚天下英才 [N].光明日报 2014-10-25 11版;

    [18] 孙锐,创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N].光明日报,2013年11-27-15 版;

    [19] 孙锐,克服创新人才不足“短板”,[N].光明日报,2011年4-13-15版;

    [20]  孙锐,“庸才”变“英才”的背后,[N].光明日报, 2011年6-15-15版;

    [21] 孙锐 ,人才驱动创新的五个着力点 [N]. 光明日报 2014-09-20 11版;

    [22]  孙锐 ,工程“工程师”的含金量由谁定 [N]. 光明日报 2014-03-22 11版;

    [23]  孙锐 ,警惕人才“逆激励” [N]. 光明日报 2014-07-15 11版;

    [24]  孙锐,创新须有好氛围,[N].光明日报, 2012年5-16-15版

    [25] 孙锐 健全我国创新人才激励体系  [N]. 学习时报2016年08月22日 第A5版:战略管理;

    [26] 孙锐 构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治理新体系  [N]. 学习时报2016年12月5日 第A5版:战略管理;

    [27] 孙锐,. 以更加开放的视野集聚海外人才 [N]. 学习时报 2017-8-14 A6版(战略管理);

    [28] 孙锐, 孙彦玲. 职称评价制度怎么改[N]. 学习时报 2017-5-15 A6版(战略管理);

    [29] 孙锐. 人才强国战略有力实施的四个要素 [N]. 学习时报 2018-8-27 A6版(战略管理);

    [30] 孙锐,蔡学军.营造企业创新氛围,激发人才创新活力(4200字),[N].科技日报,2012年3-19-1、3版;

    [31]  孙锐. 人才生态视角下的科技人才评价 [N].科技日报(3000字),[N].科技日报,2014-06-29-2版;

    [32] 孙锐.人才强国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N]. 科技日报,2021年06月25日第6版;

    [33] 孙锐 ,政府在人才工作中扮演什么角色 [N]. 中国青年报 2016年10月27日02版;

    [34] 孙锐 ,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新机制 [N]. 中国青年报 2016-3-3103版;

    [35] 孙锐 ,不合理的职称评定体系可能造成人才逆激励 [N]. 中国青年报 2016-4-1502版;

    [36] 孙锐 ,让青年技能人才体面地工作生活 [N]. 中国青年报 2016-6-2802版;

    [37] 孙锐 王通讯 ,打造创新高地需要什么条件 [N]. 中国青年报 2016-8-3-02版;

    [38] 孙锐 ,如何让“高精尖”人才自由涌现 [N]. 中国青年报 2016-5-1202版;

    [39] 孙锐. 打造人才强国战略升级版 [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21年8月20日第6版

    [40] 孙锐. 把握人才工作发展新趋势 [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21年3月15日第6版

    [41] 孙锐. 推动人才治理体系的战略升级[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20年1月13日第6版

    [42] 孙锐. 打造一支新时代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博士后人才队伍[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21年7月30日第4版

    [43] 孙锐, 打破束缚人才的制度藩篱 [N]. 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6年05月04日第6版;

    [44] 孙锐, 推动科技人才管理制度创新 [N]. 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6年08月22日第6版;

    [45] 孙锐,简政放权与现代人才治理体系,[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5年9-23-6版;

    [46] 孙锐,向制度创新要人才红利,[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5年3-20-6版

    [47] 孙锐,形成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制度环境,[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5年5-25-6版;

    [48] 孙锐 ,遵循“两个规律” 推动人才发展[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07-30 06版:理论评论版;

    [49] 孙锐,在实践中培养造就青年英才,[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05-04-7理论与探索版;

    [50] 孙锐,制度创新是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灵魂,[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01-30 3版;

    [51] 孙锐,行政之手与市场之手如何相得益彰?——关于引才工作的对话[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04-22  8版;

    [52]  孙锐,把握好人才工作的几个关系 [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06-28 6版:理论评论版。

    [53] 孙锐,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开发的主要经验[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09-11 06版:理论评论 版;

    [54]  孙锐,消除人才流动障碍,促进有序合理流动,[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6-3-6版;

    [55]  孙锐,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10-28-6版;

    [56] 孙锐 孙彦玲,破解工程科技人才“大而不强”现象 [N].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4-03-17 06版理论与探索版。

    [57] 孙锐,让人才评价人才 [N].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4-05-12 06版理论与探索版;

    [58]  孙锐,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12-07-3人才版,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人才工作者谈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之六;

    [59] 孙锐(执笔人),依托重大工程培养青年人才 [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05-27 06版:理论评论。

    [60] 孙锐. “人才争夺战”的策略选择 [N]. 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8年05月18日 第6版,理论版;

    [61] 蔡学军,孙锐(执笔人)等,完善人才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 [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10-21 06版,理论评论版;

    [62] 孙锐 ,创新管理制度为人才松绑 [N].文汇报 2016-8-2日-5版;

    [63] 孙锐, 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 [N].文汇报 2016-4-26 5版;

    [64] 孙锐, 疏通“高精尖缺”人才培养的堵点 [N].文汇报 2016-5-10 5版;

    [65] 孙锐, 科技人才评价如何才能慧眼识珠 [N].文汇报 2016-6-2 5版;

    [66] 孙锐 王通讯: 张江怎样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N]. 解放日报 2016-5-17 14版;

    [67] 孙锐, 走一条后发地区应对区域人才竞争的创新发展之路[N]. 大众日报 2016年10月11日第6版;

    [68] 赵勇、孙锐, 用知识产权点燃创新火种[N]. 文汇报2016-4-19 5版;

    [69] 赵勇、孙锐,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N]. 中国青年报 2016-4-2003版;

    [70] 孙锐, 让科学家挂帅 [N].文汇报 2017-3-305版;

    [71] 孙锐, 构建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新机制[N]. 贵州日报 2017-4-6 6版;

    [72] 孙锐, 加快推动人才人事管理变革发展[N]. 贵州日报 2017-8-26-4版。

    [73] 孙锐, 人才群体是城市创新升级的根基[ N]. 大众日报 2019-09-05,13版

     

    主要研究论文:

    1.重要期刊论文:

    [1] Sun, R(孙锐), Li, S. W. , &  Liu, W. (2022). Linking organizational emotional capability to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high‐tech innovating firm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60(3), 532-561. SSCI

    [2] Rui Sun(孙锐), Shuwen LiID, Wei Liu, A congruence perspective on how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affect learning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J]. PLoS ONE 15 (4)SSCI

    [3] Wang C F, Cen Y W, Sun, R孙锐,通讯作者):Optimal distribution of profit and leadership for a sustainable collaborative R&D project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313: 127874,SCI。

    [1] Shuwen Li and Ruiqian Jia ,Rui Sun孙锐,Family supportive supervisor behavior and promotive voice: When and why are the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work–famil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2021, DOI 10.1108/IJCMA-03-2021-0046, SSCI。

    [4] Sun rui (孙锐)Creating Innovative Behavior among R&D Professionals: the effect of Innovative Climate and Employee Motivation in Chinese Firms [J].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  2013, 5(4), pp. 432- 440, EI检索

    [5] Sun rui (孙锐)Zhao, J. Xuya C.,Exploratory Aanlysis about the Status Quo and Differences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ve Climate in China. [J].NanKai Business Review International. 2011(2) :195-212. ,ABI检索

    [6] Sun rui (孙锐),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HRM Practice Promoting Innovation Operation in China [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 Vol282:78-81, EI检索;

    [7] 孙锐孙彦玲. 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工作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2)1-15. CSSCI检索;

    [8] 孙锐孙雨洁. 我国地方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政策量化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 (3): 1-16. CSSCI检索;

    [9] 孙锐,吴江. 构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新需求与新思路 [J]. 理论探讨CSSCI检索,2021 (4): 135-143

    [10] 孙锐,吴江. 创新驱动背景下新时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CSSCI检索,2020 (7): 35-40

    [11] 孙锐,黄梅.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政府人才工作路径分析 [J]. 中国行政管理,CSSCI检索,2016 (6): 18-23

    [12] 孙锐“十三五”时期我国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相关问题探讨 [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CSSCI检索,2016 (9): 30-34

    [13] 孙锐.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逻辑、核心架构与应对举措[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CSSCI检索,2021(12月下): 14-23

    [14] 孙锐. 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在哪儿 [J]. 人民论坛,CSSCI检索,2021(10月下): 72-77. 

    [15] 孙锐.“十四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的新思维 [J]. 人民论坛,CSSCI检索,2020(32): 44-47

    [16] 孙锐. 如何切实提升我国高层次人才集聚水平[J]. 人民论坛,CSSCI检索,2020(5上): 99-101

    [17] 孙锐. 构筑新时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J]. 人民论坛,CSSCI检索,2019 .9(中): 58-60

    [18] 孙锐,孙雨洁.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与运行机制研究 [J].中国科技论坛, CSSCI检索,2021(11):113-122

    [19] 孙锐 孙雨洁. 青年科技人才引进政策评价体系构建及政策内容评估[J]. 中国科技论坛,CSSCI检索,2020 (11): 120-128,146

    [20]  孙锐 李树文. 研发型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举措对产品创新的作用---外部平衡式环境的影响[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国家自然基金委B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2019(10): 70-83

    [21] 孙锐,李树文 顾琴轩. 双元环境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组织创新的中介机制: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2018(5):176-186

    [22] 孙锐,陈国权. 企业跨部门心理安全、知识分享与组织绩效间关系,[J].南开管理评论,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2012(1):67-74,83

    [23] 孙锐,王乃静,石金涛.中国背景下不同类型企业组织创新气氛差异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2008(2):42-49,被人大复印资料F31《企业管理研究》.2008(10)期索引转载,同时被F10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8(6) 期索引转载;

    [24] 孙锐,石金涛.知识型团队动态能力构建、团队体系模型与创新运作模式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2007(4):4-10

    [25] 孙锐 李树文. 组织情绪能力对产品创新影响的边界与路径[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7): 1334-1344.

    [26] 孙锐 赵晨,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情绪能力、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J]. 科研管理,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2017 (2): 93-100

    [27] 孙锐 .科技企业组织情绪能力结构测量及对创新的影响[J]  科研管理, 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2017 (9): 43-51

    [28] 孙锐 赵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情绪能力与组织创新---高新技术企业部门心理安全的作用 [J]. 科学学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2016 (12): 1663-1673

    [29] 孙锐. 中国人才战略规划区域实施效果评估测度研究 [J]. 科学学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学部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CSCD检索,2014 Vol. 32 (9): 1329-1338

    [30] ] 孙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创新氛围与研发人员创新[J]. 科研管理, 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学部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CSCD检索,2014, Vol.35(8): 34-43

    [31]  孙锐,吴江,公共项目评估视角下的我国人才战略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机制研究 [J].中国软科学,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2012,(7):19-27;被人大复印资料F103《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2(10)期全文转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文转载

    [32] 孙锐,张文勤,陈许亚,R&D员工领导创新期望、内部动机与创新行为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2012(2):12-20,《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33] 孙锐,王通讯,任文硕,我国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评价实证研究 [J].科研管理,封面推介文章,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CSCD检索, 2011(4):113-119,

    [34] 孙锐,石金涛,张体勤.中国背景下领导成员交换、团队成员交换,组织创新气氛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国家科委检索, 2009(4):109-115,被人大复印资料F103《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0(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35] 孙锐,薪酬、授权、培训、职业发展与员工创新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 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CSCD检索, 2010(2):57-64

    [36] 孙锐,王乃静. 创新型企业团队内部互动与组织创新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CSCD检索源期刊, 2009(10):1571-1575

    [37] 孙锐,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气氛结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CSCD检索, 2009(1):38-44

    [38] 孙锐,王海燕.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子商务环境供应链联盟绩效评价,[J].管理评论,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CD检索.2005(12):22-27

    [39] 孙锐,石金涛.围绕企业研发活动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模式分析,[J].科学学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CSCD检索.2008(1):162-168

    [40] 孙锐,李海刚,石金涛.基于知识创新的知识团队研究,[J].科研管理,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CSCD检索.2006(6):92-96

    [41] 孙锐,李海刚,石金涛.能力成熟度模型在组织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CSCD检索.2008(2):64-69,被人大复印资料F31《企业管理研究》2008(7) 期索引转载

    [42] 孙锐,石金涛.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再评价,[J].科学学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CSCD检索.2006(12):985-989

    [43] 孙锐重大项目实践、组织学习机制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CSSCI检索. CSCD检索, 国家自然基金委B类重要期刊. 2013 ,34 (03): 136-144,被人大咨询资料《人才战略研究》2013(5):132-140全文转载;

    [44] 孙锐,吴江,蔡学军. 我国人才战略规划评估现状、问题及机制构建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36(2): 10-17. CSSCI检索,被人大复印资料C3《管理科学》2015 (5)期(79-83)全文转载;

    [45] 孙锐,张文勤.企业创新中的组织情绪能力问题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学部B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CSCD检索,2015 (12): 12-19

    [46] [33] 孙锐 李树文. 动态环境下科技企业领导成员交换、组织情绪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 (8): 167-180. 

    [47] 孙锐,石金涛. 基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组织创新气氛研究分析与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CSSCI检索. CSCD检索, 国家自然基金委B类重要期刊.2007(4) :71-74

    [48] 孙锐,石金涛.知识环境下组织技术创新人才培训机制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CSSCI检索. CSCD检索. 国家自然基金委B类重要期刊.2006(5):136-140

    [49] 孙锐.基于知识链网络扩展学习的团队创新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CSSCI检索. CSCD检索. 国家自然基金委B类重要期刊.2006(10):130-134

    [50] 孙锐,由知识员工组成的创新知识团队机制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国家自然基金委B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CSCD检索. 2005,(11):115-119

    [51] 孙锐,陈国权,知识工作、知识团队、知识工作者及其有效管理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国家自然基金委B类重要期刊. CSSCI检索. CSCD检索. 2010, (2) :189-195,被人大复印资料F31《企业管理研究》2010(5)期全文转载;

    2.一般C刊论文:

    [52] 孙锐,顾琴轩.基于问题解决的科技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检索. CSCD检索,2007(11):95-99,被人大复印资料《科技管理》2008(1)全文转载;

    [53] 孙锐,王乃静. 中国企业领导成员交换影响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新管理,CSSCI检索.2008(4) :85-90,被人大复印资料F31《企业管理研究》.2008(7)期索引转载,同时被F10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8(3) 期索引转载

    [54] 孙锐 ,孙彦玲. 中国工程科技人才职业化、国际化开发问题与对策 [J].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检索.2015(4): 118-123.

    [55] 孙锐,人才战略规划实施效果监测评估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CSSCI检索. 2013(12):92-97  

    [56] 孙锐,石金涛.市场机制下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分析, [J].中国科技论坛, CSSCI检索. CSCD检索.2007(4):123-126,被人大复印资料《科技管理》.2007(6)期索引转载;

    [57] 孙锐,吴江,人才强国战略规划评估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CSSCI检索.  2012(10):79-84 ,被《人民网》全文转载: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述评之十:人才强国战略http://theory. people.com.cn/n/2012/1031/c40531-19451946.html;被人大复印资料《人才战略研究.2012(10)期全文转载;

    [58] 孙锐,石金涛.企业创新组织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CSSCI检索, 2006(7) :14-19,32,被人大复印资料《企业管理研究》全文转载. 2006(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全文转载;

    [59] 孙锐,石金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评析,[J].未来与发展,CSSCI检索.2008(3): 16-20,被人大复印资料F31《企业管理研究》2008(8)期索引转载,同时被F10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8(5) 期索引转载;

    [60] 孙锐,石金涛.基于研发项目的创新支持与人才培养机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CSSCI检索. 2006,(11):69-72,7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全文转载;

    [61] 孙锐,王乃静.推动员工创新的领导/团队成员交换作用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CSSCI检索.2008(4):84-85,被人大复印资料F10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8(5) 期索引转载;

    [62] 孙锐,石金涛.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与企业动态能力扩展研究. [J].情报科学,CSSCI检索,CSCD检索.2006(9) :1292-1296;

    [63] 孙锐,石金涛.知识工作者特征与创新知识团队形成研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CSSCI检索.2005(11) :115-119;

    [64] 孙锐,王乃静. 推动组织员工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作用模式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CSSCI检索,2009(10):122-125

    [65] 孙锐,石金涛.团队合作激励博奕机制研究,[J].科学进步与对策,CSSCI,CSCD检索2007,24(08):190-193;

    [66] 孙锐,复杂变革背景下组织情绪能力与组织学习创新关系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 [J].第一资源,2012(4):116-122,CSSCI检索

    [67] 孙锐 赵巍,发挥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的作用相关问题探讨 [J].第一资源,CSSCI检索.2013(5),27:101-111,被《千人计划》网等全文转载;

    [68] 中国人事科学院研究院课题组(孙锐执笔),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成效显著,[J].第一资源,2012,17:148-19,CSSCI检索。

    [69] 孙锐 ,石金涛. 组织HR外包有效性因素探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11) :30-33, 被人大复印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06(2)期索引转载

    [70] 孙锐 李树文.科技企业组织情绪能力影响研发员工创新的中介机制研究 [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主题文章),2017 (6): 14-21

    3. 其它研究论文:

    [71] Li Shuwen, Jia Ruiqian, Juergen H. Seufert, Luo Jinlian, Sun Rui. You May Not Reap What You Sow: How and When Ethical Leadership Promotes Subordinates’ Online Helping Behavior [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online. SSCI DOI: 10.1007/s10490-022-09831-y

    [72] Zheng Xiaotao, Wu Bingqing, Sun rui(通讯作者), & Yu,Mingchuan. 2021. Does distorted negative feedback from supervisor help employees to enh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 Vol.2021(1). doi: 10.5465/AMBPP.2021.12400

    中国人才24篇

    [73] 孙锐. 正确认识科技人才评价的本质 [J]. 中国人才,2022 (8): 19-21 ,进入学习强国

    [74] 孙锐. 推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的人才工作创新 [J]. 中国人才,2022 (6): 19-21

    [75] 孙锐.新时代新阶段人才强国战略的新内涵 [J].中国人才,2021(6): 20-23

    [76] 孙锐. “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 布局高质量发展人才工作新体系 [J]. 中国人才,2021(3): 19-21

    [77] 孙锐.推动人才资源与高质量发展相协同要坚持分层分类(上)[J]. 中国人才,2020 (7): 48-49

    [78] 孙锐.推动人才资源与高质量发展相协同要坚持分层分类(下)[J]. 中国人才,2020 (8) : 48-49

    [79] 孙锐. 以塑造人才制度优势为核心提升人才发展治理能力 [J]. 中国人才,2020 (1): 19-21

    [80] 孙锐.  区域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人才,2019 (1): 34-35

    [81] 孙锐.  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评价机制[J]. 中国人才,2019 (7): 24-26

    [82] 孙锐.  如何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模式[J]. 中国人才,2018 (4): 50-52

    [83] 孙锐.  构建支撑创新驱动的国家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体系--探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战略思想 [J]. 中国人才,2018 (6): 18-21

    [84] 孙锐,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J]. 中国人才,2017 (12): 26-27

    [85] 孙锐 李晓. 推动我国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发展[J]. 中国人才,2017 (2): 28-29

    [86] 孙锐 正确认识区域人才工作发展的阶段模式[J]. 中国人才,2016 (11): 38-39

    [87] 孙锐,构建有利于人才顺畅流动的新机制[J]. 中国人才,2016 (7): 36-37

    [88] 孙锐,正确认识区域人才工作发展的阶段[J]. 中国人才 2016(11):38-39

    [89] 孙锐,人才评价要由专家、东家、大家来评[J]. 中国人才,2016 (5): 41-42

    [90] 孙锐,需要更好体现和尊重基础研究人才的创新价值[J]. 中国人才,2016 (10): 34-35

    [91] 孙锐 吴江 西部发展亟待跨越人才鸿沟. [J].中国人才,2015(3):58

    [92] 孙锐 赵全军 中关村:打造国家人才政策创新高地. [J].中国人才,2015(11):58-59

    [93] 孙锐,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创新体制机制环境 [J].中国人才,2014(5):55-77;

    [94] 孙锐,人才制度试验田如何试出成效 [J].中国人才,中文核心期刊,2013(3):29-31,被人大咨询资料27A《人才战略研究》2013(5):21-22全文转载;

    [95] 孙锐,吴江,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建议与思考 [J].中国人才,2013(10):54-60

    [96] 孙锐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亟待推进[J].中国人才,中文核心期刊,2011(4):71-72

    新华社 瞭望15篇

    [97] 孙锐. 让人才迸发创新活力 [J]. 瞭望,2022(15): 6-9

    [98] 孙锐.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J]. 瞭望,2021(40): 6-9

    [99] 孙锐. 锚定两类人才释放十四五“智核”能量 [J]. 瞭望,2020(35): 17-21

    [100] 孙锐.  依靠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 [J]. 瞭望,2020(17): 13-15

    [101] 孙锐. 王通讯. 构建生态化人才创新创业系统 [J]. 瞭望,2020(32): 11-13

    [102] 孙锐.  构建人才引领发展的治理体系[J]. 瞭望,2019 (50): 13-15

    [103] 孙锐.  为人才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J]. 瞭望,2019 (23): 13-14

    [104] 孙锐.  更新人才分类清单 [J]. 瞭望,2019 (41): 10-11

    [105] 孙锐. 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J]. 瞭望,2018 (10): 50-52

    [106] 孙锐. 为实现中国梦打造坚实人才支撑 [J]. 瞭望,2018 (18): 28-30

    [107] 孙锐. 四十年人才强国路[J]. 瞭望,2018 (21): 50-52

    [108] 孙锐. 打造新时代优秀人才队伍[J]. 瞭望,2018 (30): 38-39

    [109] 孙锐. 以更大力度引进和集聚海外英才[J]. 瞭望2017 (34): 26-29

    [110] 孙锐.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 [J]. 瞭望2017 (24): 17-20

    [111] 孙锐. 构建实施人才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构想 [J]. 瞭望2017 (26): 1

    [112] 孙锐. 我国人才发展进入新机遇期 [J]. 瞭望2017 (49): 20-22

    [113] 孙锐. 人才战略需直面六大问题[J]. 瞭望新闻周刊,2020,4月27日

    [114] 孙锐. 以人才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J] 新华社 瞭望,2024(14)23-25

    重要通讯作者论文

    [115] 张文勤,孙锐.知识员工目标取向与知识团队反思对知识活动行为的交互影响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学部A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2014(5): :33-41,72,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116] 张文勤,孙锐,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团队反思:量表开发与两层次验证,[J].科研管理,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2012,33 (10): 26-37,105

    [117] 陈国权,孙锐(通讯作者),赵慧群,个人学习、团队学习与组织学习的跨层级转化机制模型与案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2013(2) :152-164)

    [118] 赵全军,孙锐.压力型体制与地方政府创新——“人才争夺战”现象的行政学分析 [J].社会科学战线,CSSCI检索,2022(8):183-190

    [119] 李倩,孙锐(通讯作者).企业员工社会交换关系、知识分享与创新行为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学部B类重要期刊,CSSCI检索. CSCD检索,2015(10): 147-157.

    [120] 陈国权,孙锐(通讯作者),组织管理视角下的个体学习与行为改造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CSSCI检索. CSCD检索. 国家自然基金委B类重要期刊. 2013 Vol. 34 (1): 123-134: (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社科项目)

    [121] 王剑,孙锐等(通讯作者),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CSSCI检索. CSCD检索. 国家自然基金委B类重要期刊. 2012 Vol. 33 (8): 165-173,被人大咨询资料27A《人才战略研究》2012(8)期全文转载;

    [122] 陈国权,孙锐(通讯作者),个体能力发展的相关方法与策略途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国家自然基金委B类重要期刊. CSSCI检索. CSCD检索. 2011 (9) :157-165

    [123] 梁阜, 李树文, 孙锐. SOR视角下组织学习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J]. 管理科学, 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重要期刊,2017, 30(3):63-74.

    [124] 陈艳艳;孙锐 .创新驱动背景下地方重大科技引才工程中的人才评价问题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8(4):59-64

    [125] 孙彦玲,孙锐(通讯作者). 制度有效性视角下职称制度改革探讨[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3): 167-177

    [126] 丁宁宁,孙锐(通讯作者).人力资源实践构型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业务单元层的双重中介作用 [J].山东大学学报,CSSCI检索.2015(1):81-90

    [127] 李树文 罗瑾琏 孙锐. 组织情绪能力:概念、测量、前因与后果 [J].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检索,2019, (6):59-70

    [128] 李树文 孙锐(通讯作者) 罗瑾琏. 新创科技企业战略人力资源与组织创新 [J].科学学研究, CSSCI检索,2020(3): 566-576

    [129] 李树文 孙锐(通讯作者) 梁阜. 动态环境下科技企业组织情绪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一个链式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 CSSCI检索,2020(2): 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