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锐:人才评价要由专家来评、东家来评、大家来评

发布日期:2017-05-12 来源:

孙锐

来源:中国人才,2016 年第5

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就是要使人才评价制度更加符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更加符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使人才评价更加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开发规律。而当前的人才评价,可以说与上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其突出表现就是评价行政色彩过浓、评价手段单一、评价分类不足、评价标准遭人诟病、评价结果难以反映人才整体能力水平等,其本质上是人才评价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问题,也即政府和行政权力对你人才评价的错位、越位问题。

首先,人才不是一个抽象概念,他(她)分布于某个行业、职业、学科、领域之中,并且在其领域内都占据一个“生态位”。这个“生态位”反映着其水平、能级、潜力、作用影响和专业化程度等。谁能真正评价处于某一行业、职业、领域之中某一“生态位”的人才?是科学共同体、专业共同体、职业共同体,对于应用型人才则是用户、市场等,他们体现着专业力量、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所以对不同领域的人才评价,只有通过专业共同体的“同行评议”或市场反响的“用户评价”才能说得清楚,所以让“让人才评价人才,让专家评价人才,让东家评价人才”才是人才评价的核心要义。

其次,人才评价标准是个领域概念、专业概念。评价“标准”要来自行业、市场和社会,而不是来自政府、上级和领导。人才标准不是自上而下形成的,而是自下而上形成的,其中体现着市场化和社会化需求和推动力,否则就会出现“用的评不上,评的用不上”、“评在此岸、才在彼岸”的脱节现象。

因此,人才评价要由专家来评、东家来评、大家来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应着力建立、完善以专业共同体和市场主体评价人才的体制机制,避免人才评价的目的、手段和结果相脱节,减少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和“行政认定”。

为此,我们要研究建立符合人才职业和专业发展特点的人才评价和职称评价配套体系。对机构、行业、领域进一步下放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审权。大力繁荣和推动专业服务业发展,鼓励和支持第三方专业化评价机构发展。大力推动人才评价的多元化、社会化,建立形成包括社会专业机构评价、中介组织评价、学会社团评价、市场评价和政府评价在内的职称职业资格多元化人才评价方式,提高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的社会化、专业化、公开性和公正性。增强人才评价与人才专业属性、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匹配性。

最终要形成由政府人才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专业行业学会协会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职称管理格局,实现政府对人才评价和职称评价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法治规范和行业规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