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最强大脑”的创造力

发布日期:2017-05-13 来源:

——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室副主任孙锐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1018期 第A3版声音·观察

 

922日, 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中央组织部、 中央宣传部、 人社部、 科技部联合表彰了99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96个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 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目前仍处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的困境。 如何破除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 如何进行 最强大脑 的开发配置? 如何吸引海外人才来华? 带着这些问题, 近日, 记者采访了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室副主任、 副研究员孙锐。
  本报记者 林晓洁
  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缺口大
  记者: 前不久, 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有专家说,我国是人才大国,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强国, 虽然我国的专业技术人才众多,但是我国拥有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十分缺乏。您对此有何看法?
  孙锐: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们确实存在 大而不强 的问题,这突出表现在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上。有数据表明,我国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仅有1万多人,现有的世界一流科学家数量仅有100多人, 仅占世界总数的4%,而美国占了42% 根据近期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世界顶尖材料科学家排名, 美国研究人员占前25名中的18名, 而中国研究人员在前50名中仅有2人。 从国际影响力来看,国际权威机构评选了300多名对科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我国入选的科学家只有3位。 从国际性权威科学院外国会员人数的国别排序来看, 我国处于第18位, 不仅低于主要发达国家,还落后于印度。
  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不出杰出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 在创新人才开发方面,我们传统思想束缚还很多, 枪打出头鸟的落后意识阻碍了人才冒尖;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还不够先进,培养与需求相脱节问题非常突出。
  再次,我国人才流动的制约因素较多,按照价格、竞争和供求规律等市场规律来配置人才的机制还不健全; 人才评价标准还不够科学,项目申请、经费使用、 激励保障等一些方面的制度规定, 不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持续创新。
  最后, 在科技管理制度方面,技术开发和市场需求传导、结合不紧,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和人才开发主体的动力不强也是重要因素。

实现各类专技人才的优胜劣汰以及开发配置的有效均衡
  记者:请问,如何进一步破除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
  孙锐: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激发他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面向国际、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的人才开发和使用制度。
  为此,我们要大力改革、完善人才评价和管理机制,重点研究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建立能力素质标准体系, 通过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重点研究健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重点研究让人才在创新成果运用中有份额、有股权的有关政策,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要制定激励的具体办法;研究制定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的激励政策,优化以人才分配、激励、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工作体系; 改革人才奖励制度,建立公正、 公平、 公开的政府荣誉、称号和奖励授予机制;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无障碍环境,走出一条推动专业人才发展的国际化、市场化、社会化之路。
  此外,推动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开发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社会、市场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推动专业人才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动力体系。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调动各类人才开发主体和社会专业组织的作用,推动各行业权威协会、 行业/职业组织和服务机构的发展, 推动政府实现角色、定位转型, 从人才工作的 前台走向 后台 充分调动各类社会专业组织和企业组织的力量, 承担起推动专业人才国际化、 职业化开发的责任, 将制定人才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内容,开展水平评价、 推动人才职业进阶交由社会机构承担,相关政府职责则定位于方向引导、规则制定、实施监管, 着力改善支撑人才发展的大环境, 解决和弥补市场失灵问题。通过政府、 市场和社会合理职责的划分, 在市场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作用下,为实现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优胜劣汰以及开发配置的有效均衡提供空间。
  进一步延揽国际人才来华
  记者: 2013年, 我国出现了历史上新一轮 回国潮 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建设搞好了,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吸引大量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孙锐: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曾经讲过, 中国是从13多亿人中选人才, 而美国是从全球70亿人中选人才。正是依靠吸引、 使用天下英才的竞争战略和策略,造就了美国今天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 我们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就要以开放的眼光、 包容的胸怀、 自信的精神,在用好国内人才的同时, 敞开大门,广揽四方之才, 广揽国际英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 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 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 我们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 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以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吸引他们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这里, 我们不仅要吸引海外华人人才, 更要进一步延揽非华裔的国际高水平人才来我国服务。 只有做到 尚贤不论国别”“唯才不避亲疏 才是我们迈向中国梦 的征程中应有的大国心态。
  当然, 有研究表明人均GDP与海外人才回流确实存在着一定相关关系。 20世纪中期, 韩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是人才外流情况比较严重的国家。 但是, 20世纪80年代开始,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回流率逐年上升。 有调研数据显示, 人均GDP1500美元-2000美元时, 人才回归开始增长; 人均GDP4000美元以上时, 人才回归大幅度增长; 人均GDP6000美元以上时, 人才回流有可能超过人才流失的比例。2011年, 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5000美元, 人才开始加速回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将成为人才流入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