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锐:打造新时代优秀人才队伍

发布日期:2018-08-01 来源:瞭望 07-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自2010年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抓住推动人才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国家12项重大人才工程为依托平台,努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统筹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以此带动全国各类人才队伍整体开发,取得人才资源量质提升的重要成绩。

  国家人才发展监测与评价核心指标显示:我国人才资源综合实力指数不断增长,人力资本贡献率和人才贡献率显著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指数快速提升。

  我国在电子信息、生物、农业、冶金、机械、石化等产业领域已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2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5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77家,依托企业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4家,各地建设的各类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达1000家以上,通过各类科技平台载体建设,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

  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开发加紧推动。据统计,我国在先进装备制造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航空、航天、环保、农业与粮食安全、新型能源技术、地球开发、海洋等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人才总量增长率分别达8%至39.2%。

  在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大幅增加,教育领域人才总量稳步提升,医药卫生人才数量显著增长。此外,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人才数量、素质显著提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统筹开发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实行引才、育才和推送人才并重,产生了广泛的引领、带动效应。

  面向特定行业领域的重大人才工程,抓住“关键少数”人才队伍建设,以“高端引领”带动人才资源整体开发。例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分别遴选1136名、739名和256个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人才团队进行重点支持。其中,37.7%的领军人才和团队负责人获得国家级奖励。

  面向基层一线的重大人才工程,集聚“重点条线”人才队伍建设,以“骨干示范”开展大范围人才培养培训。例如,“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立了50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0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各类技师185万余人,其中高级技师66万余人。

  但也要看到,我国“高精尖”人才数量与大国地位还不相称,战略科学家匮乏,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数量和在国际科技界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偏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空间与地球开发,先进装备制造与智能制造,农业与粮食安全以及前沿基础交叉科学等重要领域,不同程度存在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不足问题。

  另一方面,我国区域人才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根据全国人才发展统计数据,东部地区仍是人才主要集聚区域,西部和东北部区域人才占比下降,近年更是出现人才流失加剧现象。

  此外,基层人才短缺问题不容忽视。2015年我国农村人口9.3亿人,但农村实用人才占比不到0.2%;县乡两级企业管理人才总量占全国比重仅为5.1%。

  未来一段时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现有基础和“党管人才”体制优势,下大力气集聚、培养一批真正具有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引领能力的世界级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的龙头示范作用,有力推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增加人才开发投入,引导地方、行业配套实施一大批特色鲜明、因地制宜的人才开发项目。

  同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进一步完善国家人才工程计划体系,梳理、明确各人才工程及各地各系统人才工程项目的功能、定位相互间的联系,加强人才工程间的对应衔接,形成规范有序的国家人才工程支持体系,带动各行业各部门人才资源整体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