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17-05-11 来源:
冯 凌
剑桥现象的由来
剑桥是英国最具有经济活力和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欧洲创新创业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剑桥现象”在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人们常将其与美国的硅谷相提并论。
1969年,英国政府出台《莫特报告》,提出了以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的剑桥企业发展战略和在剑桥建立科技园的设想。受此启发,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于1970年建造了英国第一个科技园,很快吸引了一些跨国大公司在科技园区内开设了分公司。上世纪70年代末,多家银行进驻剑桥,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金融环境。此后,一些主要由剑桥大学学院衍生出来的本地小型科技公司拔地而起。90年代,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剑桥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出一大批活跃在科技前沿的企业。
剑桥现象的主要内容
剑桥现象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政府、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与互动作用。英国政府通过专门引导、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剑桥现象的成功推波助澜。例如,落实税收、风险投资、租赁、法律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尤其对中小型企业实施政策倾斜;2001年政府资助900万英镑成立了剑桥纳米技术学科研究伙伴机构。
从高校角度来看,剑桥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直接促成了剑桥现象的产生。剑桥大学在人才保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剑桥大学以必修课、选修课和培训项目的形式在全校开展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为学生与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打下了基础。
剑桥大学与产业界保持积极广泛的联系。剑桥地区一半以上高科技公司与剑桥大学保持联系,而其中又有90%与剑桥大学各院系直接挂钩。目前剑桥大学把主要负责支持创业并且推动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的机构称作“剑桥事业”,提供多项咨询、指导、资助服务。其中资助项目分三类:1万英镑的初级资助,用于市场调查和市场策略规划;6万英镑的中级资助,用于验证规划和申请知识产权;25万英镑的“种子资助”,用于创立新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剑桥大学与产业界的长期合作并没有导致大学被过度商业化。剑桥大学始终坚持学术自由,坚持教学和评估任务不受科研项目的影响;坚持保证企业的资助项目的科研价值,而非一味迎合市场;坚持参与者之间不分贵贱公平参与讨论;坚持及时地公开发表研究成果,服务社会。
剑桥现象的启示
剑桥现象证明了政、产、学、研结合是区域人才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和与市场接轨方面,我国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我国一些大学过度的将研究与名利挂钩,导致执教人员忽视教学质量。应像剑桥大学那样将教学和研究并举,始终坚持教学和评估任务不受科研项目的影响;在高校与产业界合作方面,也需要像剑桥大学那样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持学术自由,既确保企业的资助项目的科研价值,又避免一味迎合市场,保证参与者之间不分贵贱公平参与讨论,注重及时地公开发表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大学要发挥在多元领域培养人才、进行创新的优势,将这种优势转化为产业的多样性,从而增强区域经济的生命力;企业需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创业和发展的主要支持,并且凭借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性为大学的科研创新重点和政府的资助方向提供信息和建议,加强创新创业的适用性和应变性,以创业兴业带动就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