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政府公信力

发布日期:2017-05-19 来源:

 ——解析山西黑砖窑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 

7月29日,由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分中心、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联合发布的“2007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在京公布,此次“十大流行语”是基于15家主流报纸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全部流行语的材料,经过计算机辅助提取,进行动态加工分析而得到的。其中,“黑砖窑”竟成为现代“十大流行语”,并且超越了香港回归十周年、牙防组、印花税上调和基民等流行语,位居综合类十大流行语的第二位。由此看出山西“黑砖窑”问题极大地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与愤慨,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引发了政府的信任危机,也再次严峻地考验了我们整个政府的治理理念与行政根基。“黑砖窑”问题的回顾和反思不容回避……

严打:挽救“公信力”刻不容缓

2007年6月7日“黑砖窑虐工”事件的曝光,让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和谐大地上顷刻之间不安起来,现代人难以相信,在中华民族寻根问祖的“大槐树下”竟会演出了一幕令人发指的“黑奴”活剧!。捉拿凶犯,“救救孩子”!牵动着亿万人的良知,人们把目光聚焦在各级政府的作为上。一场解救被拐骗的民工和童工的专项行动,一场挽救政府公信力的战斗打响了!

6月13日,山西洪洞县黑砖窑大案惊动中央领导,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亲笔做出批示。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纪检组长张鸣起一行来到洪洞,对黑砖场一案的查处进行督促、调查。

6月15日 胡锦涛、温家宝、吴官正、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作了重要批示。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批示:要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对此事要高度重视,要从保护农民工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坚决打击违反劳动法的黑窑主,解救被拐骗的民工和童工。在山西全面开展“打击黑窑主,解救拐骗民工”专项行动。山西省省长于幼军要求:全省各地和省直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排查企业用工情况,严肃查处违法用工行为,坚决依法打击拐骗民工、侵害民工合法权益的犯罪分子,迅速解救被拐骗民工。

同日,公安部发出B级通缉令,悬赏2万元在全国范围内通缉包工头衡庭汉。下午5时,山西开展打击非法用工、解救被拐农民工专项行动部署。同日,河南、山西已迅速解救出被强制劳动的农民工和未成年人共379人。

6月16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孙宝树为组长带领公安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领导组成的国务院工作组来到临汾市,看望慰问被临汾警方从黑砖窑解救出来的农民工,并向他们送上慰问金。

6月2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山西黑砖窑事件调查处理初步情况的汇报。会议听取了劳动保障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联合调查组关于山西黑砖窑事件调查处理初步情况的汇报,山西省长于幼军代表省政府作了检查。劳动保障部汇报了下一步工作安排意见

6月22日,国家三部委调查组和山西省政府联合召开了新闻通气会,会上,于幼军再次代表山西省政府向国务院和全省人民做检讨,并向受到伤害的农民工和家属道歉。

6月23日,一些群众在网上发布信息,希望帮助寻找其打工亲人的下落,引起了中央领导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和国务院有关领导指示尽快彻查。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批示,要坚决贯彻总理指示,认真查处,对涉嫌违法犯罪分子依法从快作出处理。山西省省长于幼军要求当地公安部门立即与发帖子的投诉网民联系,并循线索认真查找网上所反映的失散亲人。山西省公安厅连夜作出部署,在省、各市主要媒体及网站上发布接受省内外群众投诉、举报和要求帮助寻找亲人的公告,并指挥组织各级公安部门立即展开行动,认真彻查,全力解救,平安送返。凡对群众举报投诉不认真受理,推诿扯皮,压案不查,配合不力,或对被解救人员不负责任,导致其下落不明的,一经查实,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6月24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时,强烈抨击山西“黑砖窑”事件,并提出要尽快通过劳动合同法,通过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的实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严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7月16日中共山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山西省监察委员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黑砖窑”事件涉及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失职渎职的处理情况。所查处的案件共涉及两个市、八个县,即临汾市的洪洞县、乡宁县、襄汾县、运城市的芮城县、临漪县、新绛县、万荣县、容济市,共对95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涉及县处级领导干部18人,乡科级干部40人,一般党员干部37人,给予党政纪处分的95人中,开除党籍3人,留党查看7人,撤销党员职务7人,党内严重警告28人,党内警告5人,行政开除公职2人,撤职24人,其中包括撤销人事资格和党员职务,降级19人,记大过15人,记过14人,警告1人。

7月31日,山西省临汾市和运城市的5家人民法院,依法对一批涉“黑砖窑”案件公开宣判,共有18案31名被告被判有罪。这是今年“黑砖窑”事件发生以来,山西省司法系统第二批公开宣判的案件,当地一批渎职公务人员被从严惩处。

显然,事件曝光后,从中央领导到地方各级政府迅速作出的一系列挽救措施,先是给“黑砖窑”事件定性,随后安置获救窑工、严厉打击犯罪,健全相关机制等等,可谓上下一心,进展神速。又如,包工头衡庭汉从6月17日在湖北十堰落网,到7月17日被宣布判处无期徒刑,中间仅花了30天时间。任何一起备受国人瞩目的刑事案件,如果在30天内走完拘留、逮捕、起诉到开庭的全部程序,也都可算得上神速。可见各级政府确实想用一场快审快结的高效刑事审判,尽快终结洪洞“黑窑案”掀起的沸沸扬扬、诸多是非,极力修复已严重受损的政府公信力、挽救已岌岌可危的公众信任,力图维护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形象。

 质疑:侵蚀“公信力”非一日之寒

案件曝光后,各方质疑,那些被虐待的民工度日如年,为何当地政府和警方发现得这么晚?

劳动部门对合法用工负有法定的监察职责,有权对使用童工、强迫职工劳动等非法用工行为进行处罚。这些黑砖窑长期把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当奴隶、牲口一样对待,强迫他们劳动,劳动部门为何长期不给予查处?还有当地公安机关,这些黑砖窑已明显涉嫌犯罪,为何一直不予打击?显然,当地政府并非不知黑砖窑的存在,也不是不知黑砖窑的累累罪行,只是在地方利益观念驱使下,对黑砖窑严重违法用工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付振中先后三次赴山西采访,见证了这群父亲们成功解救40余名落难孩子的经过。付振中称在解救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阻力是当地执法部门不配合,甚至还执法犯法。他讲述了在山西永济市解救平顶山少年朱广辉的个案,“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朱广辉是从一个窑厂解救后,又被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倒卖到另一个黑窑厂的,并且一个姓冯的劳动监察队员还把朱广辉被解救时补发的300元工钱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大河论坛上的《罪恶的“黑人”之路!孩子被卖山西黑砖窑400位父亲泣血呼救》的帖子,说“令我们心寒的是,乡派出所不仅置之不理,还百般阻挠刁难我们带走已经解救出来的孩子,而且在窑主对我们进行威胁恐吓也坐视不管。”后来经过努力,上一级公安机关所对乡派出所进行敦促,乡派出所终于表态:“孩子是在河南丢失的,强制用工的窑主也是河南人,你们应该回河南报案,只要你们河南警方出面,我们会全力配合。”

事实上,在全省范围内,预兆早已出现。就在风暴爆发前的5月底,山西省公安厅接到了举报材料,称运城和晋城有强迫劳动的情况,公安厅常务副厅长李连琪曾在5月28日批示信访和刑侦部门进行查处。运城警方随后从6月5日到11日,组织了一个星期的打击行动。山西方面总结说,上述行动因种种原因并没有被及时公开。此后的排查也证明,“黑砖窑”的大量存在已是事实,恶性例子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当时山西方面主动揭露这些打击中发现的问题并表明态度,舆论或许未必如此被动。在此事件引起全国关注之后,山西当地领导干部只是说:“是我们平日工作做得不细,是我们失察。”

做过广东省宣传部部长的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在6月26日的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曾严辞指责本省有关部门对这些打击的行为没能及时公开报道,“没有敏锐把握网络、媒体的舆论动向,丧失了舆论的主动权”。

反思:人民“信任”方可载舟

山西黑砖窑非法用工事件,在国内外产生强烈的舆论震荡,自案件曝光后,包括《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在内的全国各大媒体纷纷给予关注,报道被网络广泛转载。就连比较注意克制的媒体,在了解了这一可谓“惊天大案”之后,都难以抑制地使用了“丧心病狂”、“令人发指”、“惨绝人寰”、“罄竹难书”一类的在当今社会的新闻环境下不常使用的词汇。网上的言辞更是异常激烈,一方面,不少网民震撼于法治社会下,这种近乎不可思议的事实,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对被虐的孩子和家长们毫无保留地一掬同情之泪,另一方面,对制造这种太阳下的罪恶的窑主、打手以及各类帮凶们,痛恨的心情溢于言表,什么样的极端词汇似乎都无以准确表现这种心情。京剧“苏三起解”里的一句“洪洞县里无好人”的台词,重新成为流行语。由此可见,洪洞县、山西省乃至整个中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形象因这一事件而严重受损,政府的公信力岌岌可危。

一个政府公信力的好坏,关系到政策执行的难易程度、社会稳定程度以及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度。政府形象与信任危机的出现重则威胁到政府的执政基础和政权的稳定性,轻则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政府职能的履行。由黑砖窑非法用工事件而产生的地方政府形象危机与信任危机,已经严重危及政府的公信力,如果处理不当,这一危机有进一步演化、弥漫和扩大之忧,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可以想象。

因此,对于黑砖窑事件的反思,不应该随着事件的官方宣告收场而骤止。权力的边界在哪里?制度对公民个人尊严与权利的尊重与关照如何得到确定保障?如何保证“黑”“恶”制造的悲剧不再重演?如何才能修复受到严重损害的政府形象?如何抹去事件给整个政府带来的公民信任危机问题?

孔子认为治国三条:兵强、粮足、信仰;孔子又提到,无兵、无粮不过饿死,而无信仰将导致没有信仰后的恐慌和国家崩溃。信仰就是人民对领导者提出的美好前景的信任和跟从。信仰就是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对政府的认同。试想,一个失信于民、玩忽职守的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以何为自己赢回人民的信任,赢回政府存在的基础呢?

“公信力”执政党立足的根本,任何人都不能动摇和忽略这个根本。人们从这一事件中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为了维护群众利益所作的英明之举,为了力挽“公信力”所产生的榜样效应,亿万群众从内心真诚地感谢党中央,感谢人民领袖。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6.25重要讲话中再次告诫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维护群众利益是政府存在的合法基础,赢得人民的信任是政府有所作为的价值保障。要努力完善维护群众利益的各项制度,确保政府在执法过程中的积极作为,这些才是真正民生之福。相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会再有第二个“黑砖窑”,冀希望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争做维护和挽救“公信力”的模范。

来源:《机遇》2007年第4期总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