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把握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

发布日期:2017-05-19 来源:

——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 

    (武洁)人才强国战略从“全面”实施到“更好”实施,是一种肯定,也是一个跨越。如何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如何评价其实施成效?本报就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

    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充分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要求

    记者:“人才强国”的目标是早已确立的了,十七大提出“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个“更好”应该体现在哪里?

    吴江: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当前最根本的是把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要求,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到人才强国战略中去,这也是现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五年前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时的最大差别所在。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思想。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应从这四个方面去理解和展开。

    首先要从发展角度来理解。发展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模式和速度决定了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式和速度。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又意味着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是发展的决定性资源。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成绩正是靠我们13亿人口中的劳动力和人才。所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牢牢树立为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理念,要通过组织和政策来调动亿万劳动者的创造热情与聪明才智;要优先发展教育,壮大人才队伍,维护人才权益,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最终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

    第二是以人为本。十七大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是指出了人对发展的基础作用,更重要的是重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对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具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开发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确立二者的主体地位。发展要依靠和充分保护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并使其自身得到不断提升,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共享发展成果。不仅是让人才做贡献,也要为人才做贡献。以人为本就要促进人才的自由、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加大这方面的体制和机制的投入,创造好的环境。

    第三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应有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协调的观念。不仅注重量的开发,更要注重质的提升;不仅注重人才使用,还要关注人才保护。要从选拔、管理、使用、退休,尤其是社会保障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发人才资源。

    第四要统筹开发各类人才。针对目前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行业差别、贫富差别,要更加注重开发过程中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的兼顾。所谓人才工作中的统筹兼顾,最主要的就是公平与效率的统筹兼顾,实现人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缩小差距,减少差别。

    所以,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反映在四个方面: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即环境的建设,人才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建设,体现效率、公平兼顾的统筹开发各类人才资源的建设。

    实现从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题中之义

    记者:人们常说,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不是人力资源强国。那么如果建成了一个人力资源强国,是不是就实现了人才强国的目标?

    吴江:人力资源强国反映在把资源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是否“强”取决于资源的资本化程度。资源指现有的存量,而盘活存量、使其增值的过程就是资本化过程。一般劳动力转化为资本不是自动完成的,需要管理者和国家的投入。这个投入包括发展的政策、理念、资金、法制、社会保障、权益保障、环境创造和体制转换等。从国际经验看,这方面的投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发展国民教育,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二是发展就业以后的培训以及继续教育;三是为人才提供覆盖广泛、不受地域和组织限制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四是提供有助于人才流动的基本公共服务。除以上四个方面外,当前,我国还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不断扩大就业,如何促进军转干部就业和创业,如何帮助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另如,用什么政策吸引和激励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人才。这就需要国家一方面进行精神投入,用国家荣誉制度、奖励制度等对人才给予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实现物质分配的公平,在分配领域保证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个环节的统一。这些工作做好了,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就盘活了,这样才能说实现了从资源到资本的转化,也才能说建成了人力资源强国,而人才强国战略就在其中。所以,最重要的是实现人力资源的增值。

    评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键是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

    记者:在进行了这些努力之后,怎样评估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好与坏、成功或不成功呢?

    吴江:评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是很重要的。首要的一点,人才强国战略的构建本身应科学。这个科学化的过程包括三点:首先要测度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程度,即评估人才发展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影响。通过经济效能、科技效能、社会效能和政治效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而评定人才的综合实力和贡献度。其次要评估人才工作的成效。人才工作的成效体现在对人才发展的促进作用上。所以,评估指标体系应体现人才在数量、地域、结构、质量等方面是否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第三,通过评估人才强国战略,起到引导作用。任何评估都有引导作用,可以利用评估指标来引导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要测量评估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好坏,构建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非常关键。这个体系应该包括:第一,人才本身的发展。用数量、质量、结构等人才发展指标来看人才是否得到全面发展。这三个指标大体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人才资源的贫富程度。其中人才数量是基础,人才结构是决定其效能发挥的决定性因素。第二,人才效能。人才能否发挥作用,对经济、科技、社会、政治的贡献度大小如何,要用相应的效能指标来衡量。效能指标最主要反映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效能上。第三,环境指标。这个指标反映在整个社会对人才发展的支撑力度上。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的环境,应包括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和生活环境。

    记者: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吴江: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既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同时也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者要统一起来。二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不同地区有不同要求,对偏远落后地区而言,要先强调数量,有一定实力的地区则应质量优先。三是人才的发展与成长环境的关系。固然,人才的发展与成长需要一定的机制作保障,各类人才要发挥好作用需要政府解决好环境的问题,但不能片面地说尊重人才、创造环境,就意味着政府过分地干预、包办。人才有自己的成长规律,要在竞争中成长,通过市场进行配置,政府要关心人才但不能绑住他们的手脚。所以,既要正确发挥政府政策作用,又要坚持市场配置和发挥人才自身作用。 

来源:中国人事报 2008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