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17-05-12 来源:
中组部副部长、人保部部长尹蔚民日前表示,今后将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把招录有基层工作经历公务员作为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头等大事。(《中国青年报》2010年1月6日)
现如今,公务员的位置的确堪称“香饽饽”,就连硕士、博士,甚至有工作经验的白领都纷纷跻身“国考”大军,但其绝大多数都只能充当“公考”战场上的炮灰,要想捧上公务员这个金饭碗,绝非易事。如此看来,明明有更体面的候选人,公务员招录实在没有委身屈就非要从工人、农民群体中选拔的必要。长期置身底层的农民、工人们,能否胜任公务员这样体面的位子,也的确令人担忧。
不过,学历或许能够代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但经历才是一个人最可宝贵的财富,对于公务员而言,其实并不需要做学问,而是要能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务员的位子的确不必与学历挂钩,是否洞察民情民意,是否能够代表公众的利益,倒是大事。既然农民和工人依旧是社会结构中的主体,这样一个群体的利益和诉求,显然不应被漠视,然而,假如公务员中竟然没有来自农民、工人群体的代表,这一庞大群体的权益是否能够真正被充分代言并得到关照,显然需要打上个问号。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保部探索从农民、工人群体中考录公务员,其实不无道理,当公务员本身就来自民间和基层,公务也才有望回归民本。
当然,仅仅是从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是否真的能代表基层的民意,是否真的能改变公务官场之风,恐怕还不能过早乐观。事实上,成了公务员的工人和农民,假如不脱胎换骨地融入了官场序列,恐怕难有所发展,而等到他们在官场中游刃有余了,却又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来自基层的工人和农民了。更何况,公务员其实还是需要得到上级官员的认同才能有所发展,既然得罪工人、农民群体,有损工人、农民的利益,影响不到自己的位子,而一旦违背了官场的潜规则,甚至违背了上头的意思,却职位难保的话,出身一线工人和农民的公务员们,恐怕也不敢拿自己得来不易的位子开玩笑。
基于上述视点,公务员的考录打破常规,向工人、农民伸出橄榄枝,这未尝不是好事。但真正意义上的公务亲民,除了取消不必要的职业、身份甚至关系门槛之外,还应让公务员位子的去留更多地体现民意,而非屈从官意。
资料来源:《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