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平衡好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破”与“守” 坚持实践标准和动态标准选才、用才

发布日期:2017-05-12 来源:

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陈叶军)今天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吴江教授将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贯彻人才会议精神”为题进行访谈,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吴江表示,新时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政策和我们的体制有关,深层次来说,是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应该坚持实践标准和动态标准,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观念来考察人才,平衡好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破”与“守”,才能选好人才、用活人才。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指出,“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温家宝总理也指出,“要善于发现人才,用人所长,不能求全责备,让各类人才和全体劳动者、建设者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如何解读新时期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政策?

  对此,吴江表示,新时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政策和我们的体制有关,深层次来说,是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从传统上来说,大家都还是论资排辈比较多一点,改革开放30年来,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不少努力,现在应该说人们在市场竞争当中逐步地在淡化这些观念。但是,仍然还有继续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

  吴江表示,关于人才的判断、选拔问题,必须坚持两个观点:

  一是要坚持实践的观点。人才的发展,我们做的事情,最后评价它对还是不对,高还是低,是要通过实践检验的。比如我们评一个教授,往往从是不是博士,干了多少年,有多少资力,论资排辈等方面着手。其实最重要的是关注教书怎么样,育人怎么样,成果是什么。所以,要重视实践,要通过实践检验人才的高低,来评价人才。

  温总理曾经有一句话说,人才不是评出来的,是靠实践、成果检验出来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在实践当中不符合的这些条条框框,我们就要打破。所以,实践是最终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是用我们那些框框来检验人才标准。

  二是坚持动态变化的观点。人是可变的,时代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是在动态当中评价人才、考察人才。我们很多标准也是这样的,今天看这个标准可以,到了明天,这个标准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因为时代发生变化了。所以要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观念来考察人才。

  不拘一格,这里就有一个守格和破格,有些格一定要守,为什么要守,就是规矩,就是标准,不是说反对标准,而是在变化当中,在实践当中不断完善我们的标准,不断地修正我们的一些标准。

  比如过去我们讲怎么用人,首先要听话,说这个人听领导的话,老实、忠厚,好不好呢?好。应该说是讲的品德。今天我们可能偏重于讲创新,说这个人有没有创新精神,有没有改革精神,敢不敢有奇思妙想,过去可能这就算异类,今天我们的标准就要修订了,就是你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有这种与众不同想法的人,这种人可能就要重视,就要把他选拔出来,就要把这些人用起来。所以,不唯身份、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是不要,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要重新确立一些、修正一些新的标准,这才叫不拘一格降人才。

  吴江说,在今天我们人才工作当中,应该树立一个人人都可能成为人才的观念。我们要给人人都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我们不断地与时俱进。这样的话,才能够把人才用好、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