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17-05-12 来源:
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陈叶军)今天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吴江教授将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贯彻人才会议精神”为题进行访谈,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吴江表示,“尊重劳动”就是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尊重知识”就是尊重科学;“尊重创造”就是尊重进步;而最核心的是尊重人才,人才是集劳动、知识和创造为一体的主体。尊重人才才能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局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如何解读这“四个尊重”?
吴江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倡导,从小平同志80年代初提出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后来我们又提出“四个尊重”。这是我们中央提倡的一个社会风尚。从每个尊重来看,它都有特定的含义:
“尊重劳动”就是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最优越的方面,就是我们劳动者的基本责任,我们的劳动应该得到尊重。所以,劳动是人的基本权利,尊重劳动的是保障人的基本权利。这一点我想大家都了解。
“尊重知识”就是尊重科学。过去我们理解的知识,当然是理论知识、书本知识。但是在今天,当代科技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的内涵就丰富了,包括了信息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作用在发力,在发生着变化。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做每一项工作都应该讲科学,尊重知识就是尊重科学。只有尊重科学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去发展。
“尊重创造”就是尊重进步。我们人类社会的进步,无一不依靠人类的创造、发明,这种创造成果推动了社会的核心发展。
最核心的是什么?是尊重人才。只有尊重人才,人才是什么?人才是集知识、劳动和创造为一体的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所以,在当前新时期内,我们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强调尊重人才,最根本的是要解决长期以来我们对知识、对劳动、对创造尊重不够的一些问题,对专家尊重不够、对科技人员尊重不够。
吴江说,从小我们的学校都问我们说你有什么理想,当科学家、工程师,大家深感荣誉,非常向往。我们今天可能有些情况就在发生变化。有些同学一想,说做什么,做什么?做大老板,当大官。还有一些地方出现几十位教授争一个处长的职位,还有一些倾向就是“官本位”、“行政化”,大家总觉得做官好,做专家不好,做技术人员不好,做科学家不好,可是我们社会需要大量的工程师、科学家、艺术家、理论家。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直接有针对性的,要形成这样一个社会风尚,才能够形成一个人人竞相成才、人人都能够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的这样一个理想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