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17-05-12 来源:
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陈叶军)今天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吴江教授将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贯彻人才会议精神”为题进行访谈,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吴江表示,人才工作的工程化就是科学化,人才工作的非工程化则是避免盲目追求政绩工程。
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人才工程,诸如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计划人才工程等,对这些工程的实施效果应该怎么看?如何发挥好重大人才工程的引领作用?
吴江表示,人才工作的工程化就是科学化。一说到工程,我们就想到修一条路、造一座桥,搞一个水库,看得见、摸得着,能算得出来,多少投入、多少产出,质量如何,还有监理。人才工程能不能也如法炮制?说到工程,就是具体地做一些务实的事情。也就是说把它项目化。这是借鉴的国外的一种先进经验。一说到工程就有投入、产出、效益评估、监测、质量保证、人财物的不同管理。应该说我们上的这些人才工程,总体上效果都还是不错,应该给予肯定。特别是国家工程,国家工程起着一种示范作用、引领作用,这种带动效应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刚才“百千万”工程和“千人计划”,这是比较典型的两个成功的工程。
当然,有些工程也不一定很成功,评价也不一定很高。既然是工程,就是科学的,就必须科学设计,必须把它设计好,从投入到产出,从过程的监测到最后质量的评估,都要精打细算。有些工程过于注重形式,过于注重概念,实际上我们有些工作还是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然而,吴江表示,人才工作不能盲目追求工程化,要避免出现盲目追求政绩工程。毕竟人才工作不能完全工程化,工程是有始有终,这个时间段很明确。人才的培养叫百年树人,这是要用百年的时间才能把人培养出来。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这个东西是一个变化、动态的过程。所以,我们立足于打好基础,我们的工程就是立足于打好人才的基础,建好人才的平台。我们既要看到我们人才培养确实非常紧迫,时不我待,马上就得做,马上就得投入,我们恨不得明天就干,但是,不一定后天就见成效。所以,它是一个长期过程,它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所以,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搞突击,尤其不能搞政绩工程。在我这一任上就要把人才怎么怎么样,就要听个响,如果按照政绩工程来搞,这个人才工程肯定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