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人才流动要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配为辅

发布日期:2017-05-12 来源:

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陈叶军)今天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吴江教授将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贯彻人才会议精神”为题进行访谈,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吴江表示,要靠市场作为主体作用,同时必须跟上政府的调配,才能比较科学合理地做好人才流动和引进工作。 

吴江表示,人才流动工作,要遵循如下三点规律:

第一尊重市场规律。人才引进工作,首先源于人才流动。引进就是一种流动。人才的价值很重要的一条是在流动当中实现,在流动当中提高。我们有一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经常在流动的时候,你会发现新的价值,创造新的价值,不断地增值。

这种流动是怎么配置的呢?还是靠市场的作用。人往高处走,因为高处环境好,高处有利。孔雀东南飞,因为东南方向气候好,条件好,所以孔雀东南飞。这种配置是一种市场配置,是一种自由流动,发挥市场的作用,它的驱动力不用管,它自己就去了。

第二,做好政策引导。在这种流动当中实现价值是对的,但是,市场往往是一种短期行为,市场这种短期行为看不到价值更大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贫困落后的地方,我们的西部开发,我们的东北老工业区,我们边远的山区,这些地方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大有可为。光靠市场不行,它不能够吸引一些人。这时候市场失灵了,需要政府扶持、需要政府干预,需要有效的政策,这就是政府行为。

我们人才引进是什么?实际上就是通过一定的政策,把人才引进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所以,引进一个是从国外引进回国,留学生参加我们的国家建设,为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发挥他的技术,我们给他提供好的舞台。这是当前我们所做的人才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第三,符合地方实际。具体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怎么做?应该趋于不同。最主要的是要了解需求,仍然不能够离开市场。虽然市场失灵,但是仍然要认识到市场是主体,它需要什么,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什么,不要盲目,不要跟风,不要照搬,国家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到了县里面,也要高层次科技人才,一流的科学家,用他干什么呢?你有项目引进,来了以后可以发展你的项目,可以发挥你的优势,改变你的产业结构,是可以的。比如无锡,无锡的530计划,现在已经引进了几百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一下子对它的产业结构做了改变,同时它也给这些海外留学人员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条件,同时这些人也得到了发展过程当中的满足。但是人家还是要看你的条件,我的技术能够投入生产,能够马上变成商品,然后你的交通、你的各方面设施、人力资源都得要便利。可能有些地方就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对接,不能盲目引进,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都有一个他自己实际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引进的前提和出发点。所以,国家有一个紧缺人才目录,有一个引进人才的千人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我们到底引进什么样的人,这个计划非常好。但我们一个地方,你也可以搞百人计划,你也可以搞千人计划,但是你那个一定要和你的对路子,要真正摸准需求。

另外,吴江表示,政府和用工单位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政府引进的时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营造一种环境,搭建一个平台,搭建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包括做一些宏观的预测。政府不是管具体的,把张三李四都调进来,然后再分配到某个单位去,具体人一定是不能替代用人单位引进人才。这两个作用都要发挥好。在引进人才方面,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好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这是我们下一步,特别是各地基层同志们应该注意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