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以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推动人才强国建设 ——专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

发布日期:2017-05-12 来源:

本报记者 李 燕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中提出了12项重大人才工程,气势恢宏,引人关注。本报记者就这12项重大人才工程的有关问题,专访了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

12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可分为创新型工程、小康类工程、战略储备类工程三个层面

记者:12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涉及面很宽,其分布有什么特别考虑,其着眼点是什么?

吴江:按照中央领导的“少而精和务求实效”的要求,《人才规划纲要》设计了由国家层面组织实施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的考虑:一是创新类工程(5个)。着眼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国家整体实力,特别是着眼于提高人才竞争力,设计了“创新2020”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高技能振兴计划。二是小康类工程(5个)。着眼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支撑,特别是着眼于解决人才分布结构问题,设计了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文化艺术名家工程、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三是战略储备类工程(2个)。着眼于提高人才未来竞争力,设计了“华夏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这些工程涵盖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方面,并与已有人才项目相衔接,做到每个工程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效果明确,可操作、可监测、可评估。实施这些工程能够引领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国人才竞争力在某些领域进入世界前列;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有力地拉动科学发展;同时,对人才自身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12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对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是建设人才强国的“排头兵”

    记者:这12项重大人才工程的提出,堪称人才工作大手笔,这12项重大人才工程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对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吴江:这12项重大人才工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发挥影响全局、牵动全局的重大作用,是建设人才强国的第一批“排头兵”。

一是体现了中央优先投入的指导思想。通过提供专项经费,所在单位提供配套经费,支持高端人才进行科技攻关、项目创新平台建设、举办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优先支持创新团队参与重大计划、创新工程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通过强力的经费支持和系统的政策扶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体现了人才资源开发的协同合力。重大人才工程包括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涉及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环节,不可能靠哪一个部门单独完成,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要注重发挥人才工作部门的职能作用,更要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

三是体现人才工作的整体效益。树立和落实“以用为本”的人才工作理念,把培养、引进、使用融为一体,把发展人才、实现人才价值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努力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效益。使用与培养相结合,强化培养功能。实行“大师+团队”的组织模式,做到以才带才、以才育才。引进与使用一体化,创建高端平台。以开放视野、竞争意识,把重大人才工程作为吸引、凝聚海内外领军人才的高端平台。支持创新创业创优,激发人才活力。

四是体现人才工程的示范作用。充分考虑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带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各级实施一大批特色鲜明、影响带动力强的创新工程,形成点面结合、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局面。对于适合同步推进的人才工程,坚持配套联动,一体化推进,形成上下贯通的制度体系。

五是体现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辐射效应。重大人才工程不仅是发展人才的重要载体,而且是直接联系人才、服务人才的重要渠道,把各级各类人才紧密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通过隆重表彰,给予高层次人才崇高荣誉,组织高级专家休假、举办研讨班、新春茶话会等,并通过座谈、走访、决策咨询、征求意见等形式,加强与高层次人才的联系。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主要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宣传人才工程的政策措施,深入宣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创优业绩与风采,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支持创新、竞相创新的良好风尚,营造“四个尊重”的浓厚氛围。

实施人才工程可以起到创新、示范和引领作用,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记者:以人才工程推动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人才工作的一大特色和经验。这些年来,我国实施了一些人才工程,如百千万人才工程。您认为这些工程的实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有哪些有益的经验?

吴江:人才工程的实施对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创新作用、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实施人才工程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被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人才发展要集中利用有限资源,实行重点突破,从而带动整体发展。没有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就缺乏有力的抓手。实施人才工程是许多国家打造人才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经验。美国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人才竞争力计划”,要“造就21世纪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日本制定了《创新25战略》,提出“培养世界顶级研究人员”、“培养与确保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人才”,并在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了今后50年内力争获得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加拿大实施“首席研究员计划”,面向全球吸引顶尖级研究学者。韩国确立“技术立国战略”,制定了“21世纪精英工程”。印度制定“软件兴国战略”,提出实施“百万软件人才工程”。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了一批人才工程,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原人事部的“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为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到经验,我认为有以下这些:一是必须按需设计工程,紧紧扣住服务发展这个主题。要有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对现状的可行分析,对投入和产出的评估,对实施工作主体的能力建设等。

二是必须按科学规律办事。要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才成长和使用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绝对量化和固化。把工程作为一个人才资源升值的孵化器,既要重视内部效益,更要注重外部升值效益。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看工程的事项,更要看人才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才的价值是否真正得到体现,创造的劳动成果是否得到承认和回报。

四是要重实效不做虚功。不能搞人才政绩工程,不能满足领导的好恶。反对好大喜功,浪费国家资金。

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人才工程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

记者:12项重大人才工程规模宏大,您认为要实施好这些工程,特别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如何做才能使这些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吴江:要使这些真正取得实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要创新,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确定对重大人才工程的监测指标或要素,对重大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建立规划纲要监测结果定期报告制度,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监测,确保完成约束性目标和主要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评估应包括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进行中后期评估,都应制定评估方案,在方案中应明确评估的目标、对象、内容、工作步骤和评估的组织方式。中期评估主要是对中期目标实现的进度,特别是对约束性指标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客观判断人才规划纲要实施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原因,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推动规划实施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对规划相关内容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修订等。对欠账大的目标任务,要加大工作力度,进行定期检查,保障规划纲要各项任务的完成。后期评估主要是对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发展目标、体制机制和政策、重大工程实施和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为制定下一个规划提供依据。

根据任务分解,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完成任务的主要措施办法。分解目标责任,逐项具体落实。以目标管理为工作重点,落实报告制度,强化责任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来源:《中国人事报》20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