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17-05-12 来源:
——专访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副主席吴江
本报记者 赵振宇
国际行政科学学会(IIAS)第28届国际行政科学大会于2010年7月12日至17日在印尼巴厘岛召开,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位官员和学者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学会进行了新一届(2010年-2013年)学会领导选举,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成功当选学会副主席。
国际行政科学学会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它和中国政府有着怎样的关系?学会现在关注哪些话题?未来的工作重点又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对吴江院长进行了专访。
记者:首先恭喜您成功当选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副主席。很多国人对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并不熟悉,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情况吗?
吴江:国际行政科学学会成立于1930年,是目前国际行政科学领域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国际学术组织。为有力推动行政科学的发展,该组织吸纳国家会员和团体会员,是一个官员与学者结合非常紧密的机构,其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其官方刊物《国际行政科学评论》是国际行政科学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之一。
记者:我国什么时候加入了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又在学会当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吴江: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原人事部代表中国政府以国家会员身份加入学会,同时,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加入团体会员。入会不久,原人事部有关领导开始担任学会领导,蒋冠庄、徐颂陶、戴光前副部长都曾任学会副主席。国际行政科学学会是我们参与行政科学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最重要的平台,长期以来,我们积极履行国家会员义务,努力发挥副主席作用,不断加大与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的交流合作力度,利用国际行政科学学会这个交流平台,了解国际行政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学习借鉴其他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积极组织我国行政学界参与该组织的学术研讨活动,宣传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成果。
近几年,我们利用国际行政科学学会这一平台,在国际行政科学交流合作领域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与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的双边与多边沟通,提高我国在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决策中的影响力;二是坚持每年组建专家团参加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年会,开展学术交流,密切跟踪国际行政科学领域最新成果,努力争取更多宣传中国行政改革与研究成果的机会;三是努力发挥学会副主席作用,适时牵头举办亚洲地区行政改革研讨会,并以此为基础,在国际行政科学年会上举办亚洲专场研讨会;四是在2009年,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与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签署协议,合作出版其官方学术期刊——《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深化我国与国际行政科学界的学术交流。通过这些交流合作活动,我们与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建立起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行政科学学会中的地位,提升了国际行政科学学界对我国行政改革成就和行政科学研究能力的认可度。取得这些成就与我国行政学界广大专家学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在以上几个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记者:近年来,国际行政科学学会比较关注哪些问题?
吴江: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的宗旨是:“推动行政科学发展,促进行政机构优化和更好运转,改进行政管理方法与技术,实现国际公共管理的进步。”因此,国际行政科学学会不仅关注行政科学理论的发展、也关注各国行政实践的发展、同时还关注行政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与转化。近年来,由于公共行政环境的变化,国际公共行政科学领域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反思日益全面与深入。尤其是面对全球性公共危机频发、政府能力不足与公共性缺失、公众与各类社会主体迅速成长的客观现实,政府职能配置与角色定位、政府与公务员能力建设、政府治理结构与模式调整再次成为国际行政科学领域的关注热点,以此同时,国际行政科学领域对政府绩效管理、行政工具与技术创新的关注依然热度不减,对社会文化影响行政发展的关注持续升温。这在最近几年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年会的选题上都有明显反应。如2009年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年的主题是“国家建设的历史与未来:公共行政、公务员和公共财政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2010年年会的主题是“面临新形势的公共行政——限制性、创新性和持续性”。
正是在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关注与研讨中,国际行政科学领域形成了一些对后新公共管理时期行政改革具有较强指导作用的理论观点:如,在政府职能配置与角色定位方面,政府要强化代表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保证社会公平、维护发展环境等方面的职责,要促进社会融合和促使各类主体达成共同使命的领导者、参与公共管理与服务的各类主体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合作与协作集体中的行为激励者与约束者。在政府与公务员能力建设方面,政府应加强战略规划与预防干预能力、应变与创新能力、社会动员与领导能力、规范与规则供应能力,公务员应加强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业务处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在完善治理结构方面,要促进包括国际组织在内的各主体的广泛参与、优化中央与地方关系,建立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协商机制。在政府绩效管理方面,要以公众满意度为重要参照,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追求整体协同绩效。在行政工具与技术创新方面,要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立管理与服务规范与标准体系。在社会文化对行政发展影响方面,要充分重视文化差异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有效提高政府回应性的质量与水平。
记者:中国的专家学者在国际行政科学学会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吴江: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行政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源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行政改革的实践与理论,已经引起了各国官员和学者的广泛关注。
2006年,我部首次组建由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国际行政科学年会,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行政改革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这不仅在与会代表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也得到学会主席和总干事的高度肯定。
此后,我部以国家会员身份,组织、支持和推荐越来越多的中国专家学者参与到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的交流合作中来。今年,我国有来自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第28届大会,其中,有6人次在主题大会和分议题研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或点评。
正是这些专家学者,在与国际同行交流与研讨的过程中,推介了我国行政改革的成就与经验,展示了我国行政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成果,促使国际同行增进了对我国行政改革实践与理论的认识与了解,扩大了我国专家学者在国际行政科学活动中的影响力,并将其他国家行政改革的实践与理论及时介绍给了我国的行政实践与研究领域。
记者:您当选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副主席后,对未来的工作有哪些设想?
吴江:我国为推动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得到了学会主席、总干事及执委们的高度肯定,我竞选学会副主席十分顺利,得到了各方的广泛支持。竞选成功后,我们与主席、总干事以及其他执委会成员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与国际行政科学学会新一届领导层成员的相互了解,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为进一步发挥副主席作用、提高我国在国际行政科学学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做好这样几件事:
首先,进一步发挥好学会国家会员的作用。充分利用国际行政学学会这一学术交流平台,积极组织我国专家参与学会活动,推动我国行政学界与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开展规范持续的学术交流与互动,不断扩大我国在国际行政科学领域的影响。
其次,积极履行学会副主席职责。努力建立一种持续稳定的机制,打造区域性行政实践与学术研究的交流平台,有效推动区域性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如,我们明年将要与有关方面合作,在我国牵头举办亚太地区行政改革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的有关人员以及亚太地区行政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与会。
最后,继续抓好《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的编译、出版与发行工作,不断扩大中文版的影响与发行数量,使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行政实践与研究领域使用和能阅读中文的相关人员能更好地分享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的学术资源和国际行政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也据此进一步增进其对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的了解与认识,有效扩大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的影响。
来源:《中国人事报》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