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坚持以用为本创新体制机制

发布日期:2017-05-12 来源:

人才发展必须坚持以用为本,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这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创新,是对科学人才观的精辟概括,也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只有把用好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使各类人才作用充分发挥,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

    坚持以用为本是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理念

    实现科学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而资源不仅在与拥有多少,更重要的是如何开发和使用。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是强国之根本,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提高人才资源的利用率。以用为本的人才理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落实。

    坚持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是强国富民的需要,也是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人才作用的直接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其中包括社会的需要、群体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等等。人才的使用过程就是力求实现对需要的满足的过程。每个人对需要的满足都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自己通过活动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的自我满足;其二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互相交换其活动和结果,从而达到各自的需要的满足,这是人们的互相满足。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的自我满足就越是带有群体的、社会的性质,而人的互相满足作为交往的产物显然更是社会的活动、社会的关系。

    人才只有在创造性的劳动和贡献中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有可能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让智力活动、创造性活动在人的活动效率的天平上越来越有份量。这种历史性的变化的社会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生产同量劳动产品的劳动时间的节约。

    可以说人类的每一进步都是人才发挥作用的进步,都是由人才提高了的使用效率带来的,它是名符其实的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看不见的手”。诚然,人才在使用中追求的并不是效率本身,而是使用的目的或被确定为目的的人的需要的满足。

人才以用为本就是以人才使用为目标,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解决人才总体不够用、相当一部分不适用和没被用的状况。无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主要都得靠现有的人才,建设人才资源强国也要靠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因此,人才工作的核心是要把现有人才用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坚持以用为本必须改革不适应的人才体制机制障碍

人才使用问题,归根到底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其典型表现是:人才发展政策的多点聚焦、系统协同能力不足,存在明显的碎片化、孤立化现象;人才发展政策的定位不准、具体化和科学化程度不高、激励功能有限,存在明显的内卷化、无效化现象。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人才发展格局还没有形成。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人才单位和部门所有现象仍然存在,人才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不发达,市场对人才配置的基础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不到位,政府职能转变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各部门各司其职的协同行政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官本位”、行政化倾向仍普遍存在:缺乏科学的、符合各类人才特色的评价与激励制度体系,人才评价与激励的业绩、贡献和能力导向作用不足,进而使得发展需求导向作用不足;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人事制度的兼容性不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人才引进功利性明显,对其基本权益、基本需求和基本保障力度不足,因此,使用在人才发展中的杠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人才流动不畅,人才培养规模扩大迅速但整体培养水平不高,对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人才引力不足,非公组织对人才引力不足,企业难以成为创新主体,最终导致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缺乏互动,高层次人才短缺,优秀后备人才不足,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有限。三是发展投入见物不见人倾向严重,人才投入的优先地位还没有确立:首先是{国家对人才发展的投入明显不足,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2.8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R&D经费占GDP的1.49%,而绝大多数国家都在2%以上,日本超过3%,以色列超过4%。其次是市场对人才投入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尚未有效发挥,非政府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坚持以用为本必须创新人才机制

    人才资本属于内生性资本,因此,不论是人才规模的扩大、人才结构的调整。还是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都是人才队伍建设的结果,其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有效规范与引导。人才资源的价值在使用,人才培养、引进与配置、激励与保障的目的也是使用,人才使用是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基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强国战略要将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有效用好人才,放在突出位置,并以此为支点,撬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机制的创新,形成多点聚焦,合力突围的机制建设格局。正因如此,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处理好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关系,围绕人才有效使用,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完善、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人才发展的动力体系。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优化人才领导体制,完善党委统_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二是坚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人才管理方式,变“管理人才”为“服务人才”。三是坚持需求导向,强化人才培养引进与经济社会发展链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四是坚持能人导向,制定人才评价标准,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五是坚持业绩导向,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六是坚持价值导向,加强配套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流动与配置机制。七是坚持贡献导向,优化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八是确立人才发展投入优先地位,逐步完善国家、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四元投入及其监管机制。

来源:《中国人才》作者 :吴江  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