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17-05-11 来源:
文/吴江
今年我们组织了一个评估团队 , 从 6 个领域对 2009-2011 年“珠江人才计划”实施两年间引进的 57 个团队和 49 名领军人才 , 近千名高层人才做了评估。共发放了4762 份问卷 , 对每个团队的领军人物和团队都做了访谈和考察 , 包括他们的用人单位和他们的家属 , 还有他们的产品用户。
在引进的人才中 , 外籍人才大约占到 80%, 其中美籍华人居多 , 占到 70% 左右。到岗情况良好 ,96.1%的到岗人才已经工作 , 到岗率高于中央的“千人计划”, 中央“千人计划”到岗率大致在 83.2% 。对 6 个领域评估得分最高的领域是新材料、新技术领域 , 以满分 30 分为分值计算 , 平均分值是 26 分 , 新材料、新技术领域得分 29.3 分 , 得分最低的是生物技术领域 , 得分 24.9 分。从成果上看 , 团队高于个人。
广东引才地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东莞和珠海 , 某些重点领域的引才都集中在深圳和广州。两年来 , 这两批引进的团队和领军人才一共申请专利 1293 项 , 实现授权专利 273 项。比如光启团队 ,5 位 80 后海归创业团队2010 年成功研发了全世界第一款高增益、小型化 9 频射频器 ,2011 年又研发了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产品 , 在超材料领域中 , 他们研发的超材料技术专利占了过去 10 年超材料技术专利申请总量的 80% 。 专家的评价是 , 光启团队具有自主创新技术 , 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他们平均年龄只有 29 岁 , 它的团队领军人物刘若鹏 , 引进那年只有 26 岁。
两年间实现的成果也比较丰富 , 部分成果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两批引进的团队和领军人才实现成果转化 211 项 , 实现销售额 6.8 亿元 , 带动相关产业实现销售额 30 亿元;两年内聚集了 2292 名高端人才, 培养人才 2559 名。
这次评估也发现了引进人才中的一些问题 :
创新人才多 , 创业人才相对比较少。引入人才的72.6% 都进了高校和科研院所 , 企业引进的人才只占27.4%, 大体上是 2.5:1 的比率 , 比率高于国家的“千人引才计划”。
重技术 , 轻市场。评估发现虽然引进的团队和人才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 , 但是总体来看 , 重技术、轻市场 , 重基础、轻应用的情况依然存在。我们引进的人才在技术开发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市场开拓方面却略显不足。人才引进之后 , 有了技术研发 , 有了专利 , 但没有市场 , 市场打不开 ,这是最苦恼的事情。这不是科研人员的问题 , 市场打不开有诸多方面问题 , 政府采购是其中之一。没有政府采购 , 很难讲扶持力度 , 政府有难度 , 但也应有很大空间。
完善体系。引进的配套政策和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不同类型的人才关注政策的角度不同 , 差异最大的是资助科研项目的力度、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 和创业启动资金的支持度 , 满意度比较低。税收政策的优惠程度、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法律法规的支持力度的满意率也比较低。特别是在政策方面、知识产权方面存在潜在的问题 , 还需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服务力度。
优化生活和工作。这方面的反映是 , 科研项目的申报手续过于繁杂等等。创业人才认为创业过程中存在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等问题 , 招聘合适的人才太 难、税收太重 , 对企业的限制太多。对比“千人计划”实施的情况来看 , 创业人员对广东的创业情况评估比“千人计划”还要低。还有很多意见认为政策虽然很优惠 , 但是很难兑现。调查显示有 70% 的家属表示支持这些海外人才来广东工作 , 但是愿意跟随到广东来的人还是比较少, 某个团队里只有 5 个带头人的家属跟了过来 , 领军人才跟过来的家属也只有 8 个人。总体来说 ,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对落实生活待遇方面的顾虑 , 反映出对医疗、住房待遇、包括签证等方面的满意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做好后续的跟踪评估。要考虑人才引进之后更长的 , 甚至于两年之后的工作。要提升优才计划 , 如把“千人计划” 分为两类 , 有长期的 , 有短期的; 围绕地方经济的发展来明确引才的重点 , 哪些是重点 ,哪些是非重点; 哪些能够投放市场 , 哪些目前还不适合发展。
要改进评审方法。包括邀请外国著名专家参加评审 , 这一点也许猎头的方法会更多一些。另外 , 资金使用的效率不够 , 招投标问题还有漏洞; 要完善专项资金的管理方法 , 降低研发单位的税收负担。政府应该加强管理 , 明确哪些单位该怎么做 , 包括企业应该怎么做 , 需要有一些规范性的办法。没有规范 , 政策到了企业、到了高校会落实不下去。 ( 吴江 , 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 曾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 , 本文摘编自其在 2013 年 11 月 11 日在 2013 中国国际人才猎头高端论坛上的发言。)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