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 为区域发展增添源动力

发布日期:2017-05-11 来源:

来源: 福建省公务员局

 

◎文/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吴 江

 

     一、“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的重大意义

  “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是福建省层次最高、覆盖最广、力度最大的人才计划。该计划的出台,是福建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人才事业腾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有利于加快人才聚集,增强福建人才竞争力

  增强人才竞争力,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要大力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聚集福建。“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把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支持一批领军人才和激励一批优秀人才作为主要任务,实施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百人计划”、福建省特殊支持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和福建省优秀人才“百人计划”等人才项目,打造厦门、平潭人才特区,建设福州等8个特色人才聚集区,建设20个产业人才聚集基地,培育25个企事业人才高地,搭建6大工作平台。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对于福建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吸引高端人才聚集,增强人才竞争力,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是福建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要实现加快转变和跨越发展的目标,必须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特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支撑,福建省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作用的发挥。“海纳百川”人才计划着力推进重点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围绕重点产业需要来设计人才聚集工程,立足重点产业建设来培育人才聚集高地,服务重点产业发展打造人才聚集平台。这些举措说明福建省把握了产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产业和人才之间搭建起重要桥梁,以产业引人才,以人才促产业,将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有利于推动重点区域发展,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集聚作用

  “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提出打造厦门、平潭人才特区,将有力地推动重点区域发展。厦门人才特区以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以推进两岸人才交流合作为特色,要用5年的时间,初步建成高端人才聚集、对台优势明显、科技创新活跃、人才效益彰显,带动“厦漳泉”,辐射海西经济区的“人才特区”和人才创业港。平潭人才特区要以“四个一千”人才工程为抓手,建设成为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海峡西岸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实验区、海内外创业创新人才宜居宜业聚集区。同时,“海纳百川”人才计划还提出要培育25个企事业人才高地,这有利于充分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发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集聚作用。

  (四)有利于发挥“五缘”优势,建设海峡两岸人力资源合作区域中心

  福建与台湾有着不可替代的“五缘”关系: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随着闽台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闽台人才交流呈现出规模扩大、层次提高、领域拓宽、双向互动、互利共赢的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出台的“海纳百川”人才计划,制定了《在闽优秀台湾人才遴选办法》,有效利用福建的区域优势,推动海峡两岸人力资源交流合作区域中心的建设。建设“两岸人力资源交流合作区域中心”,有利于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才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有利于加快建设海西人才高地,构建海峡西岸人才资源支撑体系,有利于通过人才交流增进了解、培养互信,促进两岸同胞感情进一步融洽,两岸合作进一步深化。

  二、“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的若干特色

  (一)人才特区和人才高地相结合,搭建海峡两岸人才交流桥梁

  “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提出打造厦门和平潭两个人才特区。厦门人才特区要围绕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金融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对台贸易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实行人才发展特殊政策、特别机制、特事特办,培养造就一批推动厦门产业升级发展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及团队。平潭人才特区要在5年内面向台湾引进1000名专才,面向海内外招聘1000名高层次人才,从省内选派1000名年轻干部到平潭工作,培养1000名实验区人才。同时,要培育25个企事业人才高地,重点培育人才聚集度高、贡献率大,科研成果居全国前列或核心技术产业化市场前景开阔的企事业人才高地。“海纳百川”人才计划因地制宜、服务两岸,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将人才特区和人才高地结合起来,别具一格地搭建海峡两岸人才交流的桥梁。

  (二)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集聚人才

  “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提出要建设20个特色产业聚集基地。围绕县(市、区)、各类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广泛凝聚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建设具有明显产业特色、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产业人才队伍,形成具有明显产业竞争优势的高端人才聚集基地。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基地,是为了将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结合起来,把人才工作重点放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将人才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重点产业高端人才队伍上来,把人才工作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做深做细,促进人才工作融入当地产业发展工作链条中,以更宽的视角、更长的工作链条、更科学的机制,探索一条效益更高的高端人才开发和聚集之路。

  (三)细分区域人才队伍,分别制定集聚计划

  “海纳百川”人才计划对人才队伍进行细分,提出建设8个特色人才聚集区。福州建设闽都人才聚集区,支撑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漳州建设重化工业人才聚集区,服务大项目和城市建设;泉州建设民营企业人才聚集区,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莆田、宁德分别建设湄洲湾、环三都澳海洋和临港产业人才聚集区,服务福莆宁城市联盟和港口群建设;三明建设海西生态工贸人才聚集区,服务绿色腹地产业振兴;南平建设武夷新区人才聚集区,支撑生态闽北跨越发展;龙岩建设红土地人才聚集区,支撑闽西老区加快崛起。这8个特色人才聚集区,充分体现了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特殊人才需求,能够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四)重视发挥用人单位在集聚人才中的作用

  “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提出要重点培育人才聚集度高、贡献率大,科研成果居全国前列或核心技术产业化市场前景开阔的企事业人才高地。其中,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人才高地必须拥有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研领军人才,组成若干个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灵敏高效的科研核心团队,科研方位居世界前沿,科研成果具有领先性、创造性和突破性。企业人才高地必须拥有国内或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产品年增加值达1亿元以上,成长性和人均利税明显高于国内同行业水平。用人单位是人才引进的主体,也是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海纳百川”人才计划培育企事业人才高地,重视发挥用人单位的人才集聚作用,有助于激发用人单位的活力。

  同时,“海纳百川”人才计划也存在一些不足: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不够明显;缺少细化的人才分级标准,政策和经费支持内容不够清晰;人才工作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不足;人才政策的开放程度不够高,国际化不够明显,等等,这些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完善和落实计划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人才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应在人才开发工作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人才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倡导企业、社会组织与个人积极进行人才投入,形成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机制。政府履行人才开发职责时,应当明确权力的向度并非自上而下,改变传统的命令-控制模式,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提高公众参与人才开发工作的广度与深度。

  (二)细化人才分级标准,明确政策和经费支持的内容和管理办法

  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认定和评审,应采取分级的方法进行,根据业绩与专业水平的差异性,将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贡献卓越、业绩及专业水准处于领先地位的人才进一步进行分级资助,突出重点。广东省沿海一些城市的做法值得借鉴,将高层次人才分为一、二、三级,并对这三类高层次人才的认定标准做出详细的规定。此外,为配合“海纳百川”计划的实施,还需研究制定并出台相关配套文件,明确政策和经费支持的内容和管理办法。“海纳百川”人才计划的有效实施,有赖于相关配套文件的完善,对于具体的政策支持方式、经费支持力度,以及经费的使用管理办法等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三)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使人才开发工作有法可依

  “海纳百川”计划中,各项政策文件虽然规定了法律责任,但法律责任规定并不完整和明晰。人才开发工作,尤其是人才计划的实施,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各人才开发主体的行为,保障人才的权益,有效落实人才优先的战略。因此,建议福建省加强立法研究,在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先行先试,出台本地区的《人才开发促进条例》,营造良好的人才开发法治环境,使人才开发工作有法可依。条例的具体内容可包括:将实践工作中成熟的人才政策转化为可以具体指导和规范人才工作的行为准则,为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评价等提供制度保障;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政府在人才工作中的权限与职责,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和规制等作用;通过法律法规构建公正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和权利保障机制,妥善解决人才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有效保护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

  (四)充分体现“海纳百川”精神,增强国际化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在体现闽台“五缘”优势、重视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和合作发展的基础上,福建省有必要进一步超越海峡两岸的定位,加大政策开放的力度,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多关注国际化人才。只要是有益于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都大力引进、着力培养并有效使用,真正体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海纳百川精神。例如,在平潭人才特区建设中,可以建设三个层次的人才发展平台,首先是面向海峡两岸人才发展平台,其次是面向海外华人圈的人才发展平台,第三是择选自全天下的人才发展平台。台湾、香港、澳门的国际化程度都很高,如果在平潭综合改革实验区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不同国家的人才广泛汇聚、创新发展、干事创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眼见平潭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台湾人才自然会冲破藩篱、抛弃成见,义无反顾地来到平潭发挥其聪明才智。

  (作者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副主席,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