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发展大数据人才评价机制 重解决职称脱节问题

发布日期:2017-05-11 来源:

“钱学森之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在探讨我们缺少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的原因。”42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江在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专访时强调,我国的人才体制改革最终要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好全球70亿人才。

我国拥有外国人才约80万,其中短期外国人才每年引进约50万,同时还有40万外国留学生。针对这组数据,吴江认为,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国际招聘公司发布的全球专业人才报告,全球有2.1亿专业人才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流动,美国对全球人才的占有率约为24%,而我国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只有3%

此外,吴江还补充道,中国工程师总量虽然是世界第一,但是我国16个工程师所生产的价值相当于美国一个工程师所创造的价值,我国 10个工程师所生产的价值相当于一个日本工程师所创造的价值。对此,吴江指出,应改变重量不重质的绩效考核方式,人才培养和评价应以“实用为本”,而非“应试为本”:“我们培养了大量的考试天才,考试天才能不能创新?我们人才评价标准单一,有些缺乏分类,什么人都要靠论文,如果工程师也靠考论文,就脱离实际了。”他建议,应着重解决职称脱节问题,开放体制外以及全社会覆盖性的职称授予资格。

吴江强调,大数据的应用将是未来科学评价人才的趋势,适合在动态中评价人才:“今后很多评价要放到社会和市场中,比如人才数据库、专家数据库以及通过第三方的评估等社会的力量,来正确评价人才,使人才能够在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中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跟据201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相关内容,我国对外国人才的永久居留已进一步放宽,吴江建议,还应加大对外国人才进行国民待遇,比如确定外籍科学家可以领衔国家重大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