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17-05-09 来源:
[摘要] 在大规模纸笔考试实施中,可以采用多科同座和多科异座两种方式建立考生组织,这两种方式在座位安排、信息组织、试卷预订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建立的考生组织具有更高的安全防范程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尾考场的产生,并能降低共同科目多余试卷的预订量。
[关键词] 大规模考试 纸笔考试 管理 考生组织 考生组织方式
在大规模考试中,不同考生报考的科目可能不同,不同科目也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施考,由于考生众多,分布广泛,只有将报考不同科目的考生按一定规则组织起来,才能按科目和时间有条不紊地实施考试。考生组织是指从考试管理的角度,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将报考不同科目的考生组织起来。
在采集报名信息之后,考试管理部门应通过适当方法建立考生组织,只有将所有考生都纳入考生组织之中,考生的信息才能有效地组织起来,施考才能进行,信息管理工作也才能继续。通过考生组织,一方面确定了考生的物理组织方式,另一方面也确定了考生的信息组织方式。
在电子考试中,由于有大容量的题库,相同的科目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施考,不同的科目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施考,考生安排的限制很少。在纸笔考试中,由于共同科目具有相同的试卷或少数几种试卷,出于保密的要求,相同的科目必须在同一时间内施考,需要分科目安排考生,考生安排的限制较多。因此,建立合理的考生组织对大规模纸笔考试的管理十分重要。
对于纸笔考试实施的多个科目,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考生组织方式:多科同座方式和多科异座方式。
多科同座方式是指在安排报考多个科目的考生时,将考生安排在某一考点的同一考场的同一座位上参加这多个科目的考试。例如,在2002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中,“考四科”考生的考试科目为:《综合法律知识》、《经济与民商法律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企业法律顾问实务》,如果采用多科同座方式安排考生,假设某一考生被安排在某一考点的第5考场的第12号座位,那么该考生会在该座位上参加全部4个科目的考试。
多科异座方式是指在安排报考多个科目的考生时,将考生安排在某一考点的不同座位上参加不同科目的考试。例如,仍以2002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为例,假设有一“考四科”考生,如果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安排考生,《综合法律知识》可能被安排在某一考点的第5考场第12号座位、《经济与民商法律知识》在第7考场第8号座位、《企业管理知识》在第12考场第23号座位、《企业法律顾问实务》在第28考场第19号座位,这样该考生在参加不同科目的考试时,其考场和座位就不同。
在大规模纸笔考试的管理中,考生组织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相关工作:根据考生组织规则和相关要求为每一考生的所有科目安排座位,根据信息管理的要求确定考生的信息组织方式,根据试卷预订要求进行试卷的预订管理。本文从座位安排、信息组织、试卷预订三个方面对多科同座和多科异座方式作一比较。
在大规模纸笔考试中,采用多科同座和多科异座方式安排考生座位时,在考生组织的安全防范程度、座位安排程序、尾考场产生的可能性上具有差别。
考试安全对于大规模考试管理十分重要。有考试就有作弊,为了保证考试实施的客观、公平、公正,必须抓好考试安全,使各种违反考试纪律、败坏考试风气的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及时的发现和严厉的惩处。从考试管理过程来看,增强安全意识,加强考试管理各环节的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在对付考试作弊时,预防是关键,作为考试管理部门,其任务就是尽可能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降低作弊产生的可能性。
就座位安排这一环节来说,由于人际交往的特点,考生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为了将考生安排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中,考试管理机构通常采用打散的方法将相同或相似背景的考生尽可能安排在不同的考点和考场,即使在同一考场,也尽可能安排在不相邻的座位上,使之难以在短时间内与他人建立联系,这样能够有效地预防考试作弊,提高考生组织的安全防范程度。
要将考生安排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中,考场设置地的选择十分重要。如果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设置考场,比如一个县,考生打散的范围是一个县,也就是在全县范围内将所有考生放在一起打散,然后统一安排,由于打散的范围小,考生难以被打散,同时由于多为本地考生,考生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与他人建立联系,如果考试管理措施不得力,考试实施就容易失去公平与公正。如果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范围内设置考场,比如一个省,考生打散的范围是一个省,也就是在全省范围内将所有考生放在一起打散,然后统一安排,由于打散的范围大,考生容易被打散,同时由于多为异地考生,考生不容易在短期内与他人建立联系,另外,较大范围内的考试实施往往由更高层次的考试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而高层次考试管理机构的管理措施也更为得力,这样就更容易保证考试实施的公平与公正。为提高考生组织的安全防范程度,应尽可能打散考生,扩大打散的范围。但是,打散范围扩大,考生需要走更远的路程才能到指定的考点参加考试,这样会增加考生的不便和花费。因此,应合理确定考场设置地,既考虑到考生的打散范围,又照顾到考生参加考试的便利与花费。
在实际考试实施中,考场设置地往往有明确的规定。不同类型的考试由于在目的、性质、规模、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考场设置地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根据《〈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实施办法》(1993年1月6日,人职发[1993]1号)规定,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场原则上在地(市)设置,必要时可在县设置。而根据《人事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实施价格鉴证师执业资格认定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11月11日,人发[1999]131号)规定,价格鉴证师执业资格认定考试的考场只能设在省会城市。
在考场设置地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地将考生打散,防止考试作弊,提高考试实施的安全防范程度,多科同座和多科异座方式在此方面表现不同。
采用多科同座方式安排考生座位时,在确定的范围内只进行了一次打散,考生经过打散进入座位后,会在该座位上参加各个科目的施考。由于考生在考多个科目时都始终在同一个座位,这样他就很容易熟悉其周围的考生,并可能与他们建立联系,这就为考生在考场上串通作弊提供了条件,如果考场监管不严,串通作弊就容易发生。此外,由于多个科目的考场和座位固定不变,如果各个科目的考场监考人员固定,监考人员与考生的对应关系也固定不变,考生也容易与监考人员建立联系,增大了作弊的可能性。
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安排考生座位时,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了多次打散,每安排一个科目的座位时,都进行了一次打散。由于考生始终在变化考场和座位上参加多个科目的施考,这样他就不容易熟悉周围的考生,难以与他们建立联系,也就难以串通作弊。此外,由于多个科目的考场和座位始终变化,考场的监考人员与考生的对应关系也始终在变化,考生也难以与监考人员建立联系,也减小考生与监考人员串通作弊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安排座位时,不同的科目要求在不同的考场和座位(人数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同一考场)上施考,但是必须在同一考点。因为在施考时,科目与科目之间时间间隔较短,而考点之间往往距离较长,如果将考生的多个科目安排在不同的考点,考生难以在短时间内从一个考点转移到另一个考点。
采用多科同座和多科异座方式安排座位时,不仅在安全防范程度上表现不同,而且遵循不同的程序。
在座位安排之前,考试管理机构应根据报名人数和考点的可用性,选择合适的考点,并设置考点的代码、名称、地址、考场数等参数。
由于考试实施中不同的考生组所考的科目或科目组合不同,为了将同一考生组的所有科目都安排在同一座位上,采用多科同座方式安排考生座位时,需要以考生组为单元进行安排,安排完一个考生组之后,再安排下一考生组,直到所有考生组全部安排完毕。
假设某一考试实施共有考生组1、考生组2、……、考生组M等M个考生组,在某考生组织单元中,共设置考点1、考点2、……、考点N等N个考点。通过报名人数的统计,可以得到每一考生组的考生数,用该考生数除以标准考场人数,所得到的商为所需整考场数,余数为该考生组的尾考场人数。根据每个考点设置的考场数,可以将合适数量的考生组安排到某一考点之中。例如,考生组1至考生组A安排到考点1,考生组B至考生组H安排到考点2,……,考生组I至考生组M安排到考点N,这样将所有考生组都安排进入所有的考点。
在安排各考生组进入各考点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设置一个考生组的先后顺序,用以安排各考生组,考生组的顺序可以是考试实施中各考生组的默认顺序,也可以是根据各考生组实际报名情况重新确定的顺序;
第二,设置一个考点的先后顺序,用以接收被安排的考生组,考点的顺序可以是设置考点时由考点编码确定的顺序,也可以重新设置考点的顺序;
第三,根据设置的考生组顺序和考点顺序,按顺序将各考生组逐一安排进入各考点。
在安排考生组进入考点时,对于尾考场的安排,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同一考生组尽可能安排在同一考点。在安排各考生组进入各考点的过程中,只有当某一考生组全部安排完毕后,才安排下一考生组,这样可以保证同一考生组尽可能安排在同一考点。此时,尾考场也随整考场一起进行安排,因此,各考生组的尾考场可能分散在各个不同的考点之中。这种安排将同一考生组的各个考场尽可能放在一起,有利于对考生组进行统一管理。
第二种:各考生组的尾考场尽可能安排在同一考点。在安排各考生组进入各考点的过程中,当某一考生组的整考场安排完毕后,就安排下一考生组的整考场。当全部考生组的整考场安排完毕后,开始安排各考生组的尾考场,这样可以保证各考生组的尾考场尽可能安排在同一考点。这种安排将所有尾考场尽可能放在一起,有利于对尾考场进行统一管理。
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安排考生座位时,需要以科目为单元进行安排,每个科目单独安排,各科目的考场之间没有联系。由于以科目为单元安排考生的座位,可以不必考虑考生所属的组,各考生组之间可以打乱。
假设某一考试实施共有科目1、科目2、……、科目K等K个科目,在某考生组织单元中,共设置考点1、考点2、……、考点N等N个考点。通过报名人数的统计,可以得到每一科目的考生数,用该考生数除以标准考场人数,所得到的商为所需整考场数,余数为该科目的尾考场人数。如果某一考点内的某些科目具有共同的施考时间,可以将这些科目的尾考场合并,组成混合考场,这样可以减少所需考场数,节约考场租用费用。
在安排各科目的考场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设置一个考点的先后顺序,用以接收被安排的考生,考点的顺序可以是设置考点时由考点编码确定的顺序,也可以是重新设置的考点顺序;
第二,计算各个科目的报名人数,并根据各个科目报名人数的多少排序,从多到少得到报名人数P1、P2、……、Pk及其对应的科目K1、K2、……、Kk;
第三,取考点N,用其考场数乘以标准考场人数,得到该考点能够安排的最大人数PM;
第四,比较PM与PK的大小,如果PM大于等于PK,将全部的报名人数都分配到考点N,结束分配操作;如果PM小于PK,进入下一步;
第五,将报名人员按科目Kk、……、K2、K1的顺序逐一排序(报考某一科目的考生在前,未报考该科目的考生在后),取报名人员中前PM名考生进入考点N;
第六,从报名人员中减去进入考点N的PM名考生,得到剩余报名人员,重复第二至第四步。
在大规模纸笔考试中,考生安排不仅要有利于考试安全,而且要尽可能减少尾考场的产生。尾考场是产生试卷多余的直接原因,为了减少多余试卷的产生,在安排考生座位时,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尽可能将每一科目每一考场的人数设满,减少尾考场产生的可能性。
在安排考生座位时,多科同座和多科异座方式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考场安排结果也大相径庭。为了比较哪种方式更容易产生尾考场,我们通过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假设有一单次考试,在某一考试实施中,考试科目为A、B、C、D,有G1、…、G6共6个考生组,其中G1的考试科目为A、B,G2的科目为A、C,G3的科目为A、D,G4的科目为B、C,G5的科目为B、D,G6的科目为C、D。在某一考点中,假设每一考生组都有10名考生报考,共有60名考生,每一考生都报考2个科目,共有120个科次,这60名考生报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60名考生的报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A、B、C、D每个科目的报考人数都是30人。假设标准考场人数是30人,采用多科同座和多科异座方式安排这60名考生,产生尾考场的可能性如何呢?
采用多科同座方式安排这60名考生时,每个考生都必须在同一座位上参加2个科目的施考,每个科目就需要2个考场,共需要8个考场,但每场仅安排15人,另外15个座位空置,这样8个考场均为尾考场。
如果滚动考试的报考数据采用多科同座方式安排考生座位,由于考生可以选报,将多个科目都安排在同一座位上施考,对于没有选择某一科目的考生,在该科目上其座位必定空置,该考场的人数设置不满,该考场即为尾考场。由于滚动考试的所有考生在所有科目上都可能选报,所有考场都可能是尾考场。
因此,无论是单次考试还是滚动考试,采用多科同座方式安排考生后,都容易产生尾考场。
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安排这60名考生时,可以以科目为单元安排考生,每个科目30人,刚好够1个整考场,避免了座位的空置,4个科目就安排4个整考场,没有出现尾考场,使租用的考场数减少一半。
如果滚动考试的报考数据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安排考生座位,由于所有考生都可能选报,仍以科目为单元安排考生座位,每一科目最多出现1个尾考场,使空置座位产生的可能性降为最低。
因此,无论是单次考试还是滚动考试,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安排考生后,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尾考场的产生。
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大规模考试由于覆盖的地域广泛,参加的考生众多,信息量大,为了在进行各种信息处理时准确、快捷地确定考生,每一考生都需要一个唯一的标志来标识自己,这样才不至于引起张冠李戴或其它形式的信息错乱。另外,在考试实施过程中,从考生角度看,在准考证发放、施考、成绩公布、证书发放等环节,需要全体考生的参与和配合,为了使考生的参与和配合更为有效,给考生提供一个具有唯一性的关键字,使之能够从众多的考生中唯一地确定自己,这样能够方便考生进行各类信息的查询,从而提高需考生参与的各环节的管理效率;从考试工作人员角度看,无论是在报名还是在施考过程中,核查考生的信息是一项经常性工作,由于信息量大,核查工作十分繁重,通过核查具有唯一性的关键字,可以准确、快捷地查找考生,这样能够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在大规模考试的信息管理中,关键字不仅方便了信息的查询和确定,通过关键字的设置,更涉及到考生信息的组织方式。关键字的含义不同,考生的信息组织方式也可能不一样,考试的物理管理过程也可能出现差异。
采用多科同座和多科异座方式安排座位后,考生组织不仅在物理组织上表现不同,在信息组织上也不一样,考生的信息组织需要不同的关键字。
采用多科同座方式安排考生座位之后,同一考生的多个科目在相同的座位上施考,这些科目具有相同的考生组织结构,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可以为多个科目设置一个关键字,通过这一关键字,既可以连接各个科目,使各个科目的信息共用一个关键字,也可以连接其他考生信息,使所有考生的信息通过这一关键字联系在一起。在采用多科同座方式建立的考生信息组织中,这一关键字一般称为准考证号或考号。
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安排考生座位之后,同一考生的多个科目在不同的座位上施考,这些科目具有不同的考生组织结构,作为区分不同科目的考号对考生来说就不再唯一,考号的编排需要按科目进行。如果考生报考了多个科目,就会有多个考号,每一科目一个考号。考号的主要作用是管理各个科目及其相关信息,比如,通过考号确定各个考试科目的座位,引导考生参加考试;在客观题成绩的阅读和主观题成绩的录入中,通过各科考号可以对成绩信息采集过程中的重复、遗漏、错位等进行校核,以保证成绩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但是,在整个考试的信息管理过程中,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安排考生座位之后,面临新的情况:首先,由于不同科目具有不同的考号,通过考号不能把同一考生的不同科目的信息连接在一起,在整个考生信息组织中,考号不再具有关键字的作用,只有生成新的关键字,才能将不同科目的信息连接在一起;其次,在滚动考试的不同次考试实施中,考号也不能将同一考生在不同次考试实施的信息连接在一起,只有通过新的关键字,才能把不同次考试实施的信息连接在一起,这个关键字就是档案号。
采用多科同座和多科异座方式安排座位后,在信息管理关键字的编排上有不同的要求。
采用多科同座方式安排考生座位后,考号的编排应满足以下要求:
⑴先考生组信息,后考生组织信息
如果考号既包含考生组信息,又包含考生组织信息,在编排考号时,应先编排考生组信息,后编排考生组织信息,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在考试实施中,由于同一考生组的考试科目相同,为了节约考场和方便考场管理,应尽可能地将同一考生组的考生安排在一起,然后在同一考生组下再按考点、考场、座位的顺序分配考生。试卷的分发和收集也应首先分考生组,然后再分考点、考场、座位。因此,在编排考号时,应先编排考生组信息,后编排考生组织信息。
第二,在大规模纸笔考试中,大部分科目的试卷中都含有客观题,从目前客观题答题信息采集技术上看,一般是通过考生填涂客观题答题卡、读卡机读卡的方式进行答题信息的采集。由于读卡机是分科目读卡的,为了方便读卡操作,应首先按科目、然后按考生组织顺序将试卷集中起来。这样,不管阅卷是在哪一级考生组织单元进行,都可以分科目进行读卡操作。但由于不同考生组的科目或科目组合不同,应先分考生组、再分科目、最后按考生组织的顺序进行试卷的集中。当然,有些不同的考生组也可能具有相同的科目,对于这些共同科目,可以不按考生组集中,但仍需按科目、考生组织的顺序集中试卷。因此,为了方便读卡操作,在编排考号时,应先编排考生组信息,后编排考生组织信息。
⑵自上而下编排考生组织信息
在编排考号中的考生组织信息时,应按照从上层考生组织单元到下层组织单元的顺序进行,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符合大规模考试集中管理的要求。在大规模考试的管理中,是按照座位、考场、考点、……的顺序逐步集中的,考号中的考生组织信息应反映这种集中的顺序,因此,在编排考号中的考生组织信息时,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即将后集中的考生组织信息放在考号的前面,先集中的组织信息放在考号的后面。
第二,符合主、客观题成绩采集要求。读卡机在读每一科目的答题卡时,是分考场进行的,在读完某一考场后再读下一考场,在读完某一考点后再读下一考点,……,是按照考生、考场、考点、……的顺序进行读卡操作的。在主观题成绩采集时,也是分考场进行的,在录入完某一考场后再录入下一考场,在录入完某一考点后再录入下一考点,……,也是按照考生、考场、考点、……的顺序进行录入的。在编排考号中的考生组织信息时,只有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编排考生组织信息,才能符合主、客观题成绩采集要求。
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安排座位后,档案号的编排应满足以下要求:
⑴先地域信息,后考生序号
档案号应包含两类主要信息:地域信息和考生序号。在编排档案号时,应先地域信息,后考生序号。主要原因如下:档案号应在考试实施的全范围内是唯一的,而档案号的编排一般不可能在最高考生组织单元一个地方编排,而是要在某个下层考生组织单元中编排,该考生组织单元一般是考点,为了使各个考点都能同时编排档案号,考点及其以上的地域信息必须是唯一的,考点以下的序号是可以重复的,这样才能保证编排出来的档案号在考试实施的整个范围内是唯一的。所以,档案号的编排应先地域信息,后考生序号。
⑵从大到小编排地域信息
在档案号的地域信息的编排中,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编排。这是因为在考生组织中,上层考生组织单元也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组织起来的,地域信息的编排应符合这种组织顺序。
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安排座位后,考号虽不作为关键字,但仍需编排,考号的编排应满足以下要求:
⑴先科目信息,后考生组织信息
在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建立的考生信息组织中,考号应包含两类主要信息:科目信息和考生组织信息。在编排考号时,应先编排科目信息,后编排考生组织信息,主要原因如下:在大规模纸笔考试中,为了方便客观题读卡操作,应先分科目、然后根据考生组织顺序将试卷集中起来。这样,不管阅卷是在哪一级考生组织单元进行,都可以分科目进行读卡操作。此外,在主观题成绩采集中,也应先分科目、然后根据考生组织顺序将试卷集中起来。因此,为了方便主、客观题成绩采集,在编排考号时,应先编排科目信息,后编排考生组织信息。
⑵从大到小编排考生组织信息
与多科同座方式一样,采用多科异座方式编排考号中考生组织信息时,也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编排考生组织信息。
试卷预订是大规模纸笔考试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每一考生的每一科目预订准确的试卷,是对考试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在试卷的运送、交接、分发、施考、回收、阅卷、登分等过程中,试卷始终都是作为绝密材料进行管理,因此试卷必须封装。但每袋试卷中应封装多少份试卷,并不是随意确定的,为了方便管理,每一考试实施一般要设定一个标准试卷袋,每一标准试卷袋所包含的试卷数对应一个标准考场容纳的人数,即标准考场人数。在大多数纸笔考试中,标准试卷袋为30份袋,即标准考场人数为30人。在个别考试中,也有将标准试卷袋设定为25份袋。另外,在有些考试中,也可能设定多个标准试卷袋,如果有多个标准试卷袋,在不同地区的考试实施中,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本地的标准试卷袋。
在任一考试实施的报名中,某一科目的报考人数是随机的,一般都不可能是标准考场人数的整数倍,在安排考生时,除标准的整考场外,对于不足标准考场人数的尾考场,如果仍使用标准试卷袋,就可能产生较多的试卷浪费。为了减少试卷浪费,除标准试卷袋以外,一般还会增加一些较小的试卷袋,比如10份袋、5份袋,甚至2份袋等。这样,试卷袋的品种就有多个。
在大规模纸笔考试实施中,确定适当品种的试卷袋,是试卷预订成功的前提。要想准确地预订每一尾考场所需的试卷数,需要足够多的试卷袋品种。假设某一考试实施的标准试卷袋是30份袋,标准考场人数为30,试卷袋品种设为6种:30份袋、25份袋、10份袋、5份袋、2份袋、1份袋,尾考场人数可能从1到29,这样就能准确预订各种尾考场的试卷,不会产生多余试卷,见表2。
表2 6种试卷袋的试卷预订结果
如果试卷袋品种太多,在试卷的预订、封装、运送、交接、分发、施考、回收、阅卷、登分等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品种的试卷袋进行区分,试卷预订工作十分繁琐、复杂,出错概率很大。
如果试卷袋的品种不够多,就会产生多余试卷。仍假设某一考试实施的标准试卷袋是30份袋,尾考场人数可能从1到29,试卷袋设为3种:30份袋、25份袋、5份袋。在预订尾考场的试卷时,大部分尾考场都会产生多余试卷,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最小的试卷袋是5份袋,尾考场的多余试卷为1-4份。
表3 3种试卷袋的试卷预订结果
在一个考点中,每一科目多余几份试卷,有时是必要的,因为在施考过程中,为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往往要安排值班,试卷内容和试卷数量是值班关注的重要方面,当试卷出现问题时,多余的几份试卷恰好作为参考。但是,如果多余试卷太多,就会造成浪费,有时是很大的浪费。
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试卷袋的品种是减少多余试卷产生的有效方法,适当增加试卷袋品种,会大幅降低多余试卷的产生。但是,如果试卷袋品种太多,会极大地增加试卷的封装、交接、分发、收集等的工作量。因此,试卷袋品种的数量应适当。
在大规模纸笔考试实施中,确定适当品种的试卷袋,一方面要考虑试卷袋品种的多少,另一方面要考虑试卷预订可能产生的多余量,只有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才能确定适合的试卷袋。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通过足够多的试卷袋品种来准确预订尾考场的试卷,因为这样会增大很多工作量,通常情况是使用尽量少的试卷袋品种,保持较少的多余试卷量。
在试卷预订上,多科同座与多科异座方式遵循不同的规则。
从前面比较中我们知道,采用多科同座方式安排滚动考试的座位时,会产生大量的尾考场,因此,多科同座方式难以适合滚动考试,只适合单次考试。对单次考试而言,采用多科同座方式安排考生后,在预订试卷时遵循以下规则。
⑴以考生组确定所需试卷
在单次考试实施中,考生实际考试的科目事先确定,在考生报名时,考生只要确定自己所属的考生组,就意味着他要参加该考生组下所有科目的考试。因此在预订某一考生组下考生的试卷时,要为其预订该考生组下所有科目的试卷。例如,在2002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中,共有4个考生组,每个组的考试科目如下:“中级-考一科”的科目为《中级-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考二科”的科目为《中级-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级-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初级-考一科”的科目为《初级-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初级-考二科”的科目为《初级-质量专业相关知识》、《初级-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假设某一考生报考的考生组是“中级-考二科”,那么在为该考生预订试卷时,应为其预订《中级-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级-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两个科目试卷各一份。
⑵同一考生组下各科目试卷数量相等
采用多科同座方式安排单次考试的考生后,在最终的试卷预订结果中,应保证同一考生组下各科目试卷数量相等。例如,在2002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共有“中级-工商管理”、“中级-农业”、“中级-商业”、……、“初级-工商管理”、“初级-农业”、“初级-商业”、……等30个考生组,每个考生组都有两个科目,在预订试卷时,在“中级-工商管理”考生组中,《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的试卷数应等于《中级-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的试卷数;在“中级-农业”考生组中,《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的试卷数应等于《中级-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的试卷数;……。
多科异座方式不仅适合滚动考试,也适合单次考试。无论滚动考试还是单次考试,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安排考生后,在预订试卷时遵循以下规则。
⑴以科目确定所需试卷
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安排座位后,由于不同科目有不同的座位,在预订每一座位的试卷时,只能根据该科目来预订,每一科目都独立预订本科目的试卷。例如,在2002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中,共有“中级-考一科”、“中级-考二科”、“初级-考一科”、“初级-考二科”等4个组,假设某一考生报考的考生组是“中级-考二科”,该组的科目为《中级-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级-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通过多科异座方式安排座位后,这两个科目会安排在不同考场(也可能在相同考场)的不同座位上施考,在预订试卷时,会以各自考场中的实际科目预订本考场所需试卷。
如果是滚动考试,会更明确地要求以科目确定所需试卷。在滚动考试中,考生实际考试的科目只有在报考时才能确定,不同的考生实际考试的科目可能不同,即使是同一组的考生,实际考试科目也可能不同,因此,在预订滚动考试的试卷时,只能以实际科目来确定所需试卷。
⑵以考点为单元确定试卷定量
在多科异座方式预订试卷时,是以考点为基本单元确定试卷量的。在大规模考试中,考点一般拥有多个考场,这些考场一般近距离地联系在一起,而考点与考点之间在距离上可以较远,在安排座位时,同一考生的多个科目也会安排在同一考点。在预订试卷时,每一科目的考生都会在一个考点范围内打散,独立分配考场并编排考号,在确定该科目的试卷量时,是合并该考点内所有考场的试卷后确定的。
与多科同座方式不同,采用多科异座方式预订试卷时,并不要求同一考生组下各科目试卷数量相等,而是在一个考点内确定某一科目所需的试卷量,将每一科目的试卷量平均到每一考生组后,并不能保证该考生组下各科目试卷数量相等。
在有些大规模考试中,有些考生组,有时甚至是全部考生组具有一个或多个共同科目。如果考试实施中有共同科目,在预订共同科目的试卷时,多科同座与多科异座方式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下面以2002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为例,比较多科同座与多科异座方式在共同科目的试卷预订上的差异。2002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为中级和初级两个级别,每个级别下又分成工商管理、农业、商业等15个专业。在划分考生组时,将级别与专业组合,共有“中级-工商管理”、“中级-农业”、“中级-商业”、……、“初级-工商管理”、“初级-农业”、“初级-商业”、……等30个考生组。每个级别都考两个科目,其中中级考试科目为《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和《中级-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考试科目为《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和《初级-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试卷对于中级各考生组都是相同的,《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试卷对于初级各考生组也都是相同的。假设该考试实施的试卷袋品种设置得不够多,仅有30份袋、25份袋、5份袋等3个品种,这样就不能保证对尾考场所需试卷的准确预测,尾考场的试卷预订可能出现剩余试卷,一个尾考场出现的剩余试卷最多为4份,最少为0份。假设在每一考点中,全部中、初级30个考生组都有考生报考,每一考生组的报考人数都不是标准考场人数的整数倍,都会出现一个尾考场人数,每个组的尾考场人数从1至29不等。
采用多科同座方式预订试卷,在安排考生时每一考生组都会出现一个尾考场,假设30个尾考场平均每个尾考场会出现2份多余试卷,对于共同科目《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来说,会有15个尾考场,该考点就会出现15×2=30份多余试卷,同样,对于共同科目《初级-经济基础知识》来说,也会有15个尾考场,也会出现15×2=30份多余试卷,这样,该考点就会出现30+30=60份多余试卷,假设全国有500个这样的考点,那么全国就会出现500×60=30000份多余试卷,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由此可见,在采用多科同座方式预订共同科目尾考场的试卷时,是根据考生组来确定每一科目所需的试卷,每一考生组的试卷预订都是独立进行的,考生组A的试卷预订结果并不影响试卷B。对于某一共同科目所需试卷的预订,各个考生组都是独立进行的,如果试卷袋的品种不够多,不能保证对尾考场所需试卷的准确预测,这一共同科目在各个考生组中都可能出现剩余试卷,如果共同科目的考生组较多,累计起来,就会出现较多的剩余试卷,如果该大规模考试设置的考点很多,将各个考点的剩余试卷再累计起来,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采用多科异座方式预订试卷时是以科目为单元进行的,在预订共同科目《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的试卷时,可以将15个组的尾考场人数合并,除以标准考场人数以后,得到的余数为该共同科目的尾考场人数,显然只会产生一个尾考场;在预订共同科目《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的试卷时,也可以将15个组的尾考场人数合并,除以标准考场人数以后,得到的余数为该共同科目的尾考场人数,也只会产生一个尾考场。仍然假设每一尾考场的多余试卷为2份,这样,对于这两个共同科目,该考点只会出现2+2=4份多余试卷,假设全国有500个这样的考点,那么全国只会出现500×4=2000份多余试卷。对于大规模考试来说,每个考点的每个科目出现2份多余试卷是可以接受的。
由此可见,在具有共同科目的考试实施中,采用多科异座方式安排座位时,可以对共同科目的考场进行合理安排,使其尾考场数减少到最小,相应地,在对共同科目进行试卷预订时,如果试卷袋的品种不够多,不能保证对尾考场所需试卷的准确预测,尾考场的试卷预订出现剩余试卷时,由于减少了尾考场数量,也就减少了尾考场所产生的剩余试卷,也就可以避免由于尾考场设置过多而造成的试卷浪费。这是多科异座方式明显优于多科同座方式的优势所在。
除上述三个方面外,多科同座和多科异座方式在其它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别,比如在准考证制作、表格设计、成绩采集等方面,但是这些方面并不是根本差别,在此不再详述。
综上所述,在大规模纸笔考试的管理中,可以采用多科同座和多科异座两种方式建立考生组织,通过比较这两种方式在座位安排、信息组织和试卷预订方面的差异,可以看出多科异座方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考试研究》2004年第1期,第22-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