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兴安:努力成就世界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业

发布日期:2018-07-09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 2018.6

余兴安

2007年3月19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要“发展人才服务业, 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这是人才 (人力资源) 服务第一次被作为服务业中的一个行业门类写入国家文件之中, 标志着其作为一种行业形态的正式确立。其后, 为更全面地反映其覆盖领域, 名称调整为人力资源服务业。2011年被写入《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2011) 》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1) 》。2012年国务院发布《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更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列为生产性服务业中要重点发展的十二个门类之一。

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成绩斐然

以促进人岗有效匹配为核心功能, 以招聘、代理、猎头、测评、派遣、培训、外包、咨询等为业务形态的人力资源服务被确立为服务业中的一个行业门类, 是自改革开放初以来近四十年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行业地位的确立又催发了其更加健康、快速成长。十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营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首次公布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上年度行业营业总收入尚为1164亿元, 而2016年的营业总收入即已达11800亿元。虽然这个数字可能不甚准确, 统计口径设置上也还有可商榷之处, 但发展势头强劲是毋庸置疑的。

业务形态日益丰富。仅招聘的网上服务形态就是五花八门, 各有神通。外包服务尽管仍难有准确定义, 但不妨碍其服务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新技术运用层出不穷。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这一领域的运用适得其所, 催生了诸多新的服务形式, 放大了服务价值。

资本市场风生水起。迄今已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 更有数十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登陆新三板, 各种投资基金也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寻找机会。

跨界合作卓有成效。人力资源服务与金融保险、科技交流、财务管理、法律服务、健康服务、交通出行等领域业务的合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扶持政策陆续出台。2012年起, 已有20余省市发布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文件, 2014年12月, 人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也出台文件, 促进行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已形成体系。

知名品牌不断涌现。过去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国有公司、合资公司有一定的知名度, 近十年来民营公司得以快速发展, 不少机构在区域范围及全国范围内有了品牌影响力, 有的已开始进军海外服务市场。

行业地位持续提升。除前述国务院有关服务业发展的文件外, 在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促进就业规划中, 都强调了要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产业园建设遍地开花。2010年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以来, 各地纷纷效仿, 除11家国家级产业园外, 省级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也纷纷挂牌运营。

行业协会广泛建立。现在全国各地成立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已近60家, 在推动行业发展中正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

以上所述是就人力资源服务业自身发展成就而言的, 事实上, 它所产生的影响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其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保障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上。可以说, 人力资源服务业已成长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门类, 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机遇和挑战并存

当然, 我们也要看到, 人力资源服务业毕竟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领域, 发展远未充分, 并且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业务形态齐全, 但高端服务较弱;服务机构多, 但实力强的尚少;从业人员不断增长, 但整体职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新概念、新模式、新方法层出不穷, 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服务工作量大, 资金流量大, 但利润薄, 收益有限;资本市场风生水起, 但如何真正用好资本的力量尚无明确结论;产业园的大楼一栋栋拔地而起, 扶持政策一项项陆续出台, 但是一个行业的崛起不可能总是建构在优惠扶持政策之上。

现在, 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 这些机遇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我国经济新常态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方式的转变, 带来国家一系列发展战略转变, 包括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战略等全面展开与深入实施。其次, 我国人口及劳动力总量、结构、素质、分布、流动等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 同时传统人事制度、劳动关系、单位体制功能弱化后市场的功能进一步活化。第三, 政府职能转变, “放管服”改革下市场环境的进一步宽松, 国家在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的加大, 政府购买服务政策下公共服务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最后, 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 资本市场活跃, 充裕的社会资本不断向人力资源服务业聚集。

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这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人力资源服务业要乘此东风, 把握良机, 迈开步伐, 脚踏实地走好未来发展之路。

立定根本, 更充分发挥核心功能。人力资源服务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劳动者与工作岗位的有效匹配, 既为社会生产提供动力, 又促进人的价值的实现, 在这一点上, 无论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到什么程度, 都不能变, 否则就失去了其质的规定性。

拓展空间, 全面超越中介意义上的服务领域。人力资源服务是从中介服务做起的, 但不能局限于此, 在服务领域、服务人群上要不断推展, 在服务业态、服务模式上要不断创新, 在与其相邻的其他服务行业的合作上大胆探索, 努力形成以人力资源服务为主轴的现代生产性服务集群。

保持定力, 在做专做精上下硬功夫。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既要以变应变, 快速跟进, 也要保持战略定力, 明确定位自身优势, 提高在细分领域的专注度, 精耕细作, 打造核心竞争力, 不必过分求新求异, 随人起舞, 不然会空有热闹的表象而无实质的效果。

跨越发展, 成就世界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我们有居世界第一的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居世界第二的庞大的经济总量, 有全世界无与伦比的发展动力与发展战略, 有无限广大的市场空间, 有丰厚的可资于发展的文化底蕴, 我们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不是为了所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成就世界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业, 并进而引领世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 这不仅是一个宏愿, 更应共同努力, 早日化为现实!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