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科院召开课题报告撰写基本范式交流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7-05-08 来源:

2016-06-15

        为更好地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更加规范、高效地撰写课题研究报告,6月13日上午,人科院组织召开了“课题报告撰写基本范式交流研讨会”,院内5名青年学者结合研究报告撰写实践,重点交流了课题报告撰写的基本框架、方式方法、经验体会等,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研讨。会议由柏良泽副书记主持,余兴安院长、蔡学军副院长、首席专家、各处室负责人、全院人员参加了会议。

 

    郝玉明副研究员主要围绕“研究报告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如何提高报告撰写能力与水平”等问题,交流了研究报告撰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他认为在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概念不清晰、论证不严密、结论没有创新、框架结构不符合规范以及文字表述不严谨”等问题,需要清晰界定概念、采用实证或规范的研究方法、选好题目和研究视角、遵循既定的研究格式规范、学习借鉴公文的写作范式等。同时,写好研究报告还需要下苦功夫,端正态度,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参与研究工作,即在“干中学”,还要进行专业的研究方法训练等。

 

    黄梅副研究员以自己承担的西城“十三五”人才规划编制报告撰写经历为例,分享了规划类课题报告撰写的心得体会。她认为,要撰写好此类研究报告,要遵循规划的基本体例要求,体现继承性和发展性;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体现系统性和科学性;要注重人才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体现可操作性和可拓展性。

 

    王芳霞博士以自己承担的“人才项目协同管理研究”课题为例,交流了政策性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经验。她认为,撰写好此类研究报告,首先要定好研究的范围和方向,明确研究的边界;其次,要梳理清楚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情况,这是重要基础;第三,要搭建研究的基本框架,一般包括现状、问题、原因、对策等内容;第四,要确定研究的维度,它既是对研究框架的进一步细化,也是分析问题的视角;第五,要有一定的认知程度,这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研究积累、资料占有情况、研究态度等。

 

    孙一平博士在发言中认为,报告撰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能够把课题研究阶段的重要发现,以清晰、有力的形式呈现出来。好的政策性研究报告应是观点、数据和沿革等多种要素的紧密结合。但在实践中,受时间、研究积累、认识水平等条件所限,并非所有报告都能做到有新观点和完整数据,但至少要把研究对象或问题的发展脉络和现状表述清楚。研究报告的撰写贵精不贵多,要努力做到观点、数据与沿革的统一。

 

    冯凌博士从领导讲话、政策文本、专著、学术论文等不同文体之间的区别角度,分享了课题报告写作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她还以美国劳工组织关于绿色就业的研究报告为例,介绍了国外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框架,并分析了其在体例方面的一些特点,如在报告每部分的起始位置,都要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部分的主要观点和发现;报告中的典型案例通常以专栏的形式显示,等等。

 

科研管理处供稿

2016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