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忠:新时代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发布日期:2021-09-1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事业单位是推动我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对实现我国“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新时代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持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建立健全符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求的人事管理制度

分类科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各类人才成长规律、符合各类岗位要求的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事业单位人事分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与事业单位总体分类相适应的人事制度。一是随着公益类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实施,应积极探索公益一类和二类单位差异化的人事管理政策;二是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的“区分情况实施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和“主要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实行分类施策,特别是要研究落实“支持保障类”事业单位“优化职能和人员结构,同机关统筹管理”的要求;三是要按照“健全符合行业专业特点及教学、科研等内在规律的现代治理机制”的要求,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建立与不同性质组织运作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二、推进建立人事管理权责清单和人事监督制度

理清政事权责关系,合理界定政府作为出资人的举办监督职责和事业单位的自主运营管理职责,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为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中央提出,要以清单方式明确干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资产管理、业务运行权限,促进政府从“办事业”向“管行业”转变,加强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监督管理;减少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赋予事业单位更大自主权。

建立人事管理权责清单,一是应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在岗位设置、公开招聘、聘用管理、人员交流、职称评审、薪酬分配、考核奖惩等方面,对不同事业单位实行分类授权;二是要探索实行事业单位绩效目标管理,实现事业单位权责平衡;三是在落实自主权的同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人事监督,促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公平公正,防止以权谋私和用人腐败;四是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优化人事服务,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一件事”改革,围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管出”重点环节,完善服务标准,强化信息支撑,推进业务联动。

三、全面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体系和人事管理机制

《规划》提出,要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管理、公开招聘、岗位管理和交流制度,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培训机制,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安排。一是完善聘用合同制度,明确聘用合同订立、变更、中止、解除和终止的程序和条件,根据事业单位人事关系的性质,规范聘用合同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在搞活聘用机制的同时,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权益,构建和谐人事关系;二是完善公开招聘制度,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组织方式和责任主体的不同,明确事业单位统一招聘、行业招聘、单位自主招聘程序、纪律和办法,优化招聘笔试、面试、考核、考察、体检等技术规范和标准,科学设置岗位资格条件,提高招聘公平性和科学性;三是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结构比例设置依据,建立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整机制,在县以下事业单位推行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推进专业技术一级岗位设置工作;四是完善事业单位人员交流制度,探索事业单位人员轮岗、转岗、调任、挂职、调配等交流方式,规范交流办法,促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员顺畅流动;五是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制度,构建平时考核、定期考核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推进绩效目标管理,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结果应用;六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和处分规定的落实,构建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七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机制,全面实施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专项培训,改进培训方式,实现精准效能、按需施训,增强培训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有效性。

四、进一步激励事业单位人才创新创业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和必然要求,是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规划》提出,要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规定创新创业并取得合法报酬;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按规定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办企业,为激励事业单位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