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特区建设研究》

发布日期:2017-05-21 来源:

《人才特区建设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大问题跟踪研究》

(编号:10ZD&046)阶段性成果

  

 

 

本书对我国人才特区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并对国外典型人才聚集区的创新网络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对我国人才特区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书首先论述了人才特区的相关理论,对人才学理论和特区理论发展概况及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和人才特区相关的理论观点,并对人才特区进行了公共管理学、生态学和社会学视角的解读。

其次,本书对我国人才特区进行了点面结合的分析。一是回顾了人才特区建设发展的历程,总结了人才特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分析了人才特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二是对北京中关村、江苏省无锡市和福建省的人才特区建设进行了案例分析,从总体和个案两个层面对我国人才特区建设的发展状况进行论述,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建设人才特区的对策建议。

最后,本书对硅谷、剑桥等欧美发达国家典型人才聚集区的创新网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亚洲国家典型人才聚集区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从创新网络的视角提出了对中国人才特区建设的启示。


 

十年一剑,人才特区锋芒初露

(代序)

 

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着手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各地积极探索人才发展新路径,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新模式,建设人才特区就是地方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成果。2001年,人才特区的概念最早由深圳提出;2004年,江苏省在省内多个地方建设人才特区;2011年,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启动,标志着人才特区建设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从地方探索到中央推动,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人才特区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成效初显,已经成为地方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现人才优先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加速人才聚集、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才特区起源于经济特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特区的特殊性慢慢淡化,特区的发展优势不再像刚刚设立时那样明显。如何保持经济特区持续创新的问题提上深圳发展的议事日程。2000年,江泽民同志视察深圳时提出“再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以此为契机,深圳市开始考虑如何“再创新优势”,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深圳市审时度势,明确提出:深圳一次创业靠资本,二次创业靠人才;再创新优势应该打造人才特区,以人才优势打造深圳新优势。2001年1月,深圳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新政策,突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引起了轰动,掀起了孔雀东南飞的高潮。

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之后,各地探索推进人才工作的创新改革不断发展,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经验。例如,无锡市在2006年启动了5年内引进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的“530”计划,随后被确立为江苏省“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无锡市结合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建设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集聚区”,高层次人才与高科技产业良性互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再如,广西南宁高新区集中力量建设广西软件研发人才小高地和南宁生物工程及制药人才小高地,给予特殊政策鼓励人才创业,形成了有利于广西跨越式发展的人才特区。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鼓励地方和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这是各地开展人才特区建设的政策依据。其目的在于通过建设人才特区,在局部范围、特殊领域内,创新一些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营造一个更加优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接轨一批国外通行的人才政策和国际惯例,以及相应破除一些不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障碍。通过人才特区的改革试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把握规律,进而发挥人才特区的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在更大的范围加以普遍推广应用,打造一批人才优先发展的样板,就是“人才特区”的重大意义。

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建设人才特区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纷纷出台特惠政策来吸引人才,这反映出各地、各部门思贤若渴,招才引智的现实需求,必然会促进人才的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也必定会产生一批新鲜经验和先进典型。回顾人才特区的发展历程,从2001年在经济特区深圳诞生至今,正可谓“十年磨一剑”。当前各地人才特区建设锋芒初露,像经济特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特殊作用一样,人才特区在招才引智方面也正在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从长远来看,人才特区也是一个阶段性事物,展望人才特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样也会像经济特区经过多年发展后从“特”到“不特”那样,人才特区最终发展成人才社区。当然,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概要用10到20年的时间,人才特区创造的一些新的机制、模式才能在全国辐射。就像经济特区用了20年的时间不再是特区,人才特区也会从“特区”变为“社区”,在人才特区创新的政策和体制机制逐步辐射到全国,人才特区的特殊性也会像经济特区的特殊性那样慢慢消失,到那时,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就真正落实了。

当前,我国各地纷纷提出建设人才特区的目标,在地方层面进行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在人才特区建设出现成功案例和典型经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才特区建设的顺利开展,我们还需要加强对人才特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可喜的是,人才特区建设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一批年轻学者对人才问题的研究,是推动未来我国人才理论和实践工作的不竭动力。

本书作者在近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尝试对人才特区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分析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并以北京中关村等地人才特区建设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研究了我国地方人才特区建设的实践,总结了目前我国人才特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虽然这还是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还存在很多需要深入研究和系统思考的问题,但是也初步反映了目前我国人才特区建设研究的基本情况,为之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人才特区问题研究方面,作者的坚持和执着体现了作学问应有的刻苦钻研精神,这也是该书最终成稿付梓的动力所在。这是第一部专门研究人才特区的专著,具有开创意义。我为年轻学者的研究成果感到欣慰,也乐意受邀作上述序言,以供读者参考。

 

                      吴江                          

2012年9月17日于北京

 

 

 

 

目    录

 

导言

第一章  人才特区建设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人才特区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人才特区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人才特区建设的多理论视角解读

第二章  我国人才特区建设实践研究

第一节  人才特区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人才特区建设的主要模式

第三节    人才特区建设的成效和问题

第三章  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

第一节  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背景

第二节  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第四节  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第四章  无锡市人才特区建设

第一节  无锡市建设人才特区的背景

第二节  无锡市人才特区建设的创新实践

第三节  无锡市人才特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第四节  无锡市人才特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无锡市人才特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  福建省海峡两岸人才特区建设

第一节  福建省建设海峡两岸人才特区的背景

第二节  福建省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改革实践

第三节  福建省建设海峡两岸人才特区的探索创新

第四节  福建省建设海峡两岸人才特区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  世界典型人才聚集区的创新网络分析

第一节  硅谷经验:区域创新网络视角的分析

 第二节  英国硅沼:“剑桥现象”的创新网络分析

第三节  亚洲国家典型园区的创新网络分析

第七章  区域创新网络视域中的中国人才特区建设

第一节  中国人才特区:引进创新型区域的社会网络分析

第二节  中国人才特区建设:政府主导的区域创新网络构建

第三节      构建中国人才特区创新网络的对策建议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